建清画家笔下藏着怎样的艺术密码?

tjadmin
预计阅读时长 10 分钟
位置: 首页 画家需求 正文

在建当代中国画坛,建清先生的名字如同一缕清泉,浸润着传统笔墨的底蕴,又透着时代创新的活力,他以山水为魂,在尺素间勾画出江南的温润与山川的雄奇,形成了“清逸中见苍润,写意里藏工稳”的独特艺术风貌,作为一位深谙传统又勇于突破的画家,他的艺术人生不仅是笔墨技法的精进史,更是一位艺术家对自然、对生命、对时代的深刻体悟。

记建清画家

建清先生1958年出生于江南苏州的一个书香世家,祖父擅书法,父亲爱收藏,自幼耳濡目染,他对笔墨纸砚的亲近近乎本能,少年时,他常临摹家中收藏的《芥子园画谱》,对石涛、石溪的“搜尽奇峰打草稿”心生向往,18岁那年,他拜入苏州本地画家门下,系统学习山水画的基础技法,从“勾、皴、染、点”到“经营位置”,每一步都走得扎实沉稳,他不满足于摹古,23岁时毅然背上行囊,游历黄山、泰山、桂林等地,在真山实水中感受“外师造化,中得心源”的真谛,在黄山的云海松涛间,他领悟到“写意”不仅是笔墨的挥洒,更是对自然精神的提炼;在桂林的奇峰倒影中,他体会到“虚实相生”的构图妙趣,这段游历经历,为他后来的艺术创作埋下了“师法自然”的种子。

1980年,建清先生考入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系,师从著名山水画家宋文治先生,在校期间,他系统研习了中国美术史,从五代荆、关的雄浑,到宋代董、米的淡远,再到明清徐渭、八大山人的狂放,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着传统养分,宋文治先生强调“笔墨当随时代”,这一理念深深影响了他,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“三远法”,而是尝试将西方绘画的光影、透视融入山水画,比如在表现江南烟雨时,他用淡墨层层晕染,营造出朦胧的光感;在描绘北方山川时,他则采用“积墨法”与“破墨法”结合,增强山体的体积感和空间层次,这种“中学为体,西学为用”的探索,让他的山水画既有传统文人的笔墨意趣,又具有现代视觉冲击力。

建清先生的创作题材广泛,但最引人注目的是他对江南山水的深情描绘,他笔下的江南,不是小桥流水的柔媚,而是烟雨迷蒙中的苍润——是春雨后新绿的竹林,是秋雾中隐现的塔影,是黄昏时分的渔舟唱晚,他擅长用“披麻皴”表现江南山石的温润,用“米点皴”描绘烟云的变幻,用“焦墨”点苔增强画面的厚重感,在构图上,他常以“S”形或“C”形的脉络引导视线,让画面既有流动感,又充满节奏,代表作《姑苏烟雨图》中,他以淡墨为基调,用湿笔晕染出远山、近水、亭台、小桥,再用浓墨勾勒出柳树的枝干和渔船的轮廓,整个画面仿佛笼罩在一层薄纱般的烟雨中,让人如临其境,而他的《黄山云起图》则一改江南的温润,以“斧劈皴”表现黄山奇峰的险峻,用浓墨泼洒出云海的翻腾,展现出山川的雄浑气象,体现了他在不同题材间的驾驭能力。

除了山水画,建清先生在花鸟画领域也有独到建树,他笔下的花鸟,注重“意境”的营造,而非简单的形似,他画的荷花,用没骨法表现花瓣的娇嫩,用浓墨点染荷叶的筋脉,再配上几只灵动的蜻蜓,既有“出淤泥而不染”的高洁,又充满生命的活力,他画的竹子,则取法郑板桥,但又不拘泥于“瘦硬”,而是强调竹节的挺拔与竹叶的飘逸,用笔洒脱而不失法度,花鸟画与山水画的相互滋养,让他的艺术语言更加丰富多元。

记建清画家

在艺术理念上,建清先生始终坚持“笔墨随时代,画为心声”,他认为,传统笔墨是根,但不能固步自封;创新是魂,但不能脱离传统,他曾说:“真正的传统是活在当下的,笔墨要表达的是当代人的情感和思考。”近年来,他将目光投向生态环保主题,创作了一系列《绿水青山》系列作品,用山水画的形式展现祖国大好河山的生态之美,在这些作品中,他不仅描绘自然的壮美,更通过细腻的笔触传递出对环境保护的呼吁,让传统山水画具有了当代的现实意义。

作为一位教育家,建清先生同样成就斐然,他自1990年起在苏州大学美术学院任教,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美术人才,他教学强调“因材施教”,根据学生的性格和特点引导他们找到自己的艺术方向,他常说:“画画不是技术的堆砌,而是心性的修炼,要先学会做人,再学会作画。”他的学生中,有的成为职业画家,有的从事美术教育,有的则将艺术融入生活,但都深受他“艺德为先”理念的影响。

以下是建清先生部分代表作品及艺术特色:

作品名称 创作年代 尺寸 艺术特色 收藏机构/展览地点
《姑苏烟雨图》 1995年 96x180cm 以淡墨晕染江南烟雨,披麻皴表现山石,湿笔营造朦胧感,体现“清逸苍润”风格。 江苏省美术馆收藏
《黄山云起图》 2008年 68x136cm 斧劈皴结合积墨法,表现黄山奇峰险峻,浓墨泼洒云海,气势雄浑。 中国美术馆“当代山水画展”
《江南烟雨卷》 2015年 38x680cm 长卷形式分段描绘江南四季,融合书法线条,虚实相生,意境深远。 故宫博物院特展
《荷塘清趣》 2020年 69x138cm 没骨法画荷花,浓墨点荷叶,配以蜻蜓,色彩淡雅,充满生机。 上海中华艺术宫收藏

建清先生的艺术生涯,是一段不断探索、不断超越的旅程,他扎根传统,又不被传统束缚;他拥抱时代,又不失艺术的本真,他的画,既有文人的书卷气,又有山川的雄浑气;既有对自然的敬畏,又有对生命的热爱,正如他所说:“画画是一辈子的事,只要还能拿笔,就会一直画下去。”相信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上,建清先生会继续用笔墨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山水篇章。

记建清画家

FAQs
问题1:建清先生的山水画中,江南山水与北方山川的风格有何不同?
解答:建清先生的江南山水以“清逸苍润”为特色,多用淡墨晕染烟雨,披麻皴表现山石的温润,构图注重虚实相生,意境朦胧柔美,如《姑苏烟雨图》中烟雨笼罩的江南景致;北方山川则侧重“雄浑厚重”,采用斧劈皴增强山体的刚劲感,积墨法与破墨法结合表现山石的肌理,色彩浓烈,气势恢宏,如《黄山云起图》中奇峰云海的壮阔景象,两者在笔墨技法和意境营造上形成鲜明对比,但都体现了“师法自然”的创作理念。

问题2:建清先生对年轻学画者有哪些学习上的建议?
解答:建清先生建议年轻学画者首先要“扎根传统”,认真临摹古代经典作品,掌握笔墨的基本规律;其次要“深入生活”,多写生、多观察,从自然中汲取灵感,避免闭门造车;最后要“勇于创新”,在理解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时代审美,探索个人风格,他强调“画为心声”,认为技法只是手段,更重要的是通过笔墨表达真情实感,先“修心”再“修艺”,才能画出有生命力的作品。

-- 展开阅读全文 --
头像
画家黄丽云的艺术世界藏着怎样的独特密码?
« 上一篇 今天
掌上明珠翡翠图片展示的翡翠是真品吗?品质怎样?价值如何?
下一篇 » 今天
取消
微信二维码
支付宝二维码

作者信息

动态快讯

网站分类

标签列表

目录[+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