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禧太后的西瓜翡翠,究竟是真品还是后世杜撰的传说?

tjadmin
预计阅读时长 7 分钟
位置: 首页 翡翠需求 正文

慈禧太后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女性统治者,其对奢华生活的追求与对珍宝的痴迷,至今仍是历史与收藏界的热门话题,在众多珍宝中,“西瓜翡翠”因其独特的红绿双色与稀缺性,成为她晚年最钟爱的收藏之一,不仅承载着清代宫廷玉雕工艺的巅峰水准,更折射出权力与审美交织的时代印记。

慈禧太后的西瓜翡翠

西瓜翡翠并非特指某件器物,而是对具有“红绿双色”且颜色分布酷似西瓜瓤与皮的翡翠的统称,其红翡部分通常呈鸡冠红或胭脂红,绿翠部分则要求阳绿、祖母绿等鲜艳色调,二者界限分明或自然过渡,形成“红瓤绿皮”的视觉效果,这种翡翠需达到高冰种以上质地,透明度高,结构细腻,方能在光线下呈现出莹润灵动之感,而天然红绿共生的翡翠仅占翡翠产量的万分之一,故顶级西瓜翡翠被誉为“翡翠中的帝王绿”。

慈禧对翡翠的偏爱始于同治年间,但其对西瓜翡翠的极致追求则在掌权后期,据《故宫翡翠图谱》记载,慈禧的西瓜翡翠藏品涵盖首饰、摆件、文玩等数十件,其中最著名的当属“翡翠西瓜”摆件与“翠瓜扁方”发簪,这两件藏品均由云南进贡的顶级翡翠原石雕琢而成,工匠巧妙利用原料的天然色彩,将红绿双色雕成瓜瓤与瓜皮,瓜蒂处点缀金黄丝线,瓜叶则以翠色浅浮雕处理,栩栩如生,这对翡翠西瓜各重约300克,通体高10厘米,直径7厘米,红瓤部分如熟透西瓜,绿皮部分透出淡淡的青色,瓜皮上还刻有精细的瓜纹,阳光下红绿交映,仿佛能闻到瓜香,慈禧晚年常将其置于寝宫的紫檀木架上,日日赏玩,甚至外出时也会命太监随身携带,足见其珍视程度,她佩戴的“西瓜翡翠耳环”同样闻名,每颗耳环由一颗红绿双色翡翠雕成小瓜形状,搭配珍珠与红宝石,行走间摇曳生姿,成为宫廷宴会上的焦点。

西瓜翡翠的雕琢对工艺要求极高,需“巧雕”与“俏色”技艺的完美结合,所谓“俏色”,即根据翡翠原料的颜色分布设计造型,最大限度保留天然色彩;而“巧雕”则需工匠以极细的刻刀雕琢出瓜蒂、瓜叶、瓜纹等细节,毫厘之间见功夫,慈禧的西瓜翡翠藏品多由造办处顶级工匠耗时数年完成,如“翠瓜扁方”的瓜蒂处竟刻有56道瓜纹,需在放大镜下才能看清,堪称鬼斧神工,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瓜类因多籽被视为“多子多福”的象征,而红绿双色则寓意“红红火火、绿意盎然”,符合慈禧作为统治者对权力永续、家族昌盛的期许,西瓜翡翠的稀有性也成为她彰显身份的符号——普通贵族即便拥有翡翠,也难觅双色共生的高品质原料,唯有她能凭借至高权力垄断顶级资源。

慈禧太后的西瓜翡翠

随着清王朝覆灭,这些西瓜翡翠的命运也随之坎坷,溥仪退位后,部分故宫文物被清点封存,但仍有不少珍宝被太监、宫女盗出,据《我的前半生》记载,翡翠西瓜曾被溥仪带出宫,后流落至美国,现藏于某私人博物馆;而“翠瓜扁方”则于1924年冯玉祥驱逐溥仪时,被宫女偷走,辗转出现在香港拍卖会上,以天价被某收藏家购得,不同等级的西瓜翡翠在价值与工艺上差异显著,以下为对比参考:

等级 颜色特征 质地 透明度 工艺要求 市场价值(现代)
普通品 红绿双色,颜色较暗或分布不均 豆种、糯种 半透明至微透明 简单雕刻,保留原色 数万至数十万元
中级品 红艳绿翠,界限分明 冰种 透明 俏色雕琢,细节清晰 百万至数百万元
顶级品(慈禧级) 鸡冠红+祖母绿,自然过渡,如真瓜 高冰种/玻璃种 高透明,莹润光洁 巧雕+极致细节,耗时数年 无价(文物级)或数亿元

相关问答FAQs

Q1:慈禧太后的西瓜翡翠真的有两颗吗?它们现在在哪里?
A1:史料记载中,慈禧确实拥有一对“翡翠西瓜”摆件,由同一块翡翠原石分割雕琢而成,红瓤绿皮,形态逼真,这对西瓜在溥仪离宫后被带出,据传20世纪30年代出现在美国纽约的私人拍卖会上,被一位石油大亨购得,现藏于美国某私人博物馆,未公开展出,另一说部分文物流落民间,但至今未发现确凿证据。

Q2:为什么西瓜翡翠被称为“慈禧专属”?它和其他翡翠相比有何独特之处?
A2:西瓜翡翠被称为“慈禧专属”,主要有三方面原因:一是慈禧对双色翡翠的极致偏爱,使其成为她个人收藏的标志性品类;二是她凭借权力垄断了当时最顶级的双色翡翠原料,普通贵族难以企及;三是她的藏品代表了清代玉雕工艺的最高水平,尤其是“巧雕”与“俏色”的结合,成为后世衡量西瓜翡翠价值的标杆,与其他翡翠相比,西瓜翡翠的独特性在于“双色共生”的稀缺性,以及红绿两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寓意,使其不仅是珍宝,更是权力与文化的象征。

慈禧太后的西瓜翡翠

-- 展开阅读全文 --
头像
书法提字需兼顾形神?笔墨技法与内容如何统一?
« 上一篇 今天
画家陈若晖的艺术风格有何独特之处?
下一篇 » 今天
取消
微信二维码
支付宝二维码

作者信息

动态快讯

网站分类

标签列表

目录[+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