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君和画家之间,究竟有着怎样的不解之缘?

tjadmin
预计阅读时长 10 分钟
位置: 首页 画家需求 正文

江南的梅雨季总是缠绵,细密的雨丝将古镇的青石板路洗得发亮,徐君的书斋里,檀香混着墨香袅袅升腾,他正对着案上的一幅《烟雨长巷》出神,画中是镇东头的石桥,几株垂柳被雨雾晕染得朦胧,远处的屋檐下,似有若无地挂着一只红灯笼,这是他上周从画市上淘来的,落款处只有一个“砚”字,笔力沉郁,却藏着江南水乡特有的温润。

徐君和画家

徐君是镇上小有名气的收藏家,祖辈几代都经营着一家古籍铺,他自小便浸淫在笔墨纸砚里,对字画的鉴赏有着近乎苛刻的执着,他曾说过:“收藏字画,收的不是纸墨,是作画人的魂。”而这幅《烟雨长巷》,恰好撞进了他的魂里。

几日后,徐君揣着画,循着画市摊主给的线索,找到了镇西头一间漏雨的瓦屋,推开门时,一个清瘦的青年正蹲在屋檐下,用竹笔蘸着残存的墨,在一张破旧的宣纸上涂抹着窗外的雨丝,听到动静,他抬头,一双眼睛亮得惊人,像浸在雨水里的黑曜石,这人便是砚舟,一个无人知晓的年轻画家。

“你的《烟雨长巷》,我买下了。”徐君将画展开,砚舟的指尖微微一颤,那画是他最满意的作品,原以为早已被当作废纸卖掉。“您懂它?”砚舟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,常年不与外人交流,让他显得有些局促。

徐君没有直接回答,而是指着画中的红灯笼:“这灯笼的光,你画得妙,不是实光,是虚的,像是从雨雾里渗出来的,让人看了心里暖。”砚舟愣住了,这是他作画时藏在心底的私语——他总觉得,江南的雨再冷,总有一盏灯是为归人留的,从那天起,徐君成了砚舟瓦屋的常客,他从不带别人,只一个人搬张小凳坐在角落,看砚舟作画。

砚舟的画,总和别人不一样,他不画名山大川的雄奇,也不画亭台楼阁的精致,只画镇上的寻常巷陌:清晨挑着担子卖豆浆的阿婆,午后趴在柜台打盹的伙计,傍晚坐在桥头抽旱烟的老翁,他的笔触极简,几笔淡墨就能勾勒出人物的轮廓,却总能在最不起眼的地方藏上神韵——阿婆担子上的热气,伙计嘴角流下的口水,老烟枪里升起的烟雾,都像是活过来的。

徐君常对砚舟说:“你的画里有烟火气,比那些挂在厅堂里的‘高雅之作’更有味道。”可砚舟总叹气:“这画,卖不出去的,谁会花钱买一堆穷街陋巷?”徐君便笑道:“我买,你画多少,我收多少,钱你先拿着,颜料、纸张,缺了只管开口。”

徐君和画家

在徐君的支持下,砚舟的画笔愈发自由,他开始尝试用不同的墨色表现江南的四季:春天的嫩绿是刚冒芽的柳梢,夏天的浓绿是晒蔫了的荷叶,秋天的金黄是满地的梧桐叶,冬天的苍茫是覆着薄雪的石板路,他的画里渐渐有了“留白”,不是空无一物,而是让看画的人自己填进想象——秋山访友》,画中只有一条蜿蜒的山路,和半山腰一间若隐若现的茅屋,徐君却能在那留白里,听到风声、鸟鸣,甚至闻到茅屋飘出的茶香。

以下是徐君收藏的部分砚舟作品及其特点:

作品名称 创作时间 风格特点 收藏故事
《烟雨长巷》 去年秋日 墨色氤氲,以虚写实,红灯笼为点睛之笔 画市偶然购得,成为两人相识的契机
《豆浆暖》 今年春日 笔触细腻,捕捉阿婆挑担时的动态与热气 徐君见砚舟画到一半无钱买豆浆,当即买下
《寒江独钓》 去年冬日 留白广阔,墨色浓淡相间,意境孤寂 徐君冒雪送炭,砚舟为表谢意所作
《夏午》 今年夏日 构图简约,伙计打盹的神态惟妙惟肖 徐君觉得此画“有生活最本真的快乐”
《归途》 今年秋日 远景与近景结合,暮色中的行人步履匆匆 砚舟画给徐君的礼物,寓意“知己在途”

有一年冬天,砚舟的母亲病重,需要一大笔钱抓药,徐君二话不说,当掉了祖传的一块玉佩,把钱送了过去,砚舟跪在雪地里,磕了三个响头,说:“徐君,我这辈子还不清你的恩情。”徐君扶起他,拍拍他身上的雪:“什么还不还的,你继续画好你的画,就是对我最好的报答。”

后来,砚舟的画被一位路过的苏州画商看中,那画商起初嗤之以鼻:“这画里净是些穷酸破烂,能值什么?”可当他站在《归途》前,看着暮色中行人的背影,忽然想起了自己远在故乡的老母亲,眼眶一红,当即买下了砚舟所有的画,从此,砚舟的名字渐渐传开了,他的画从镇上的小瓦屋,挂到了苏州、杭州的画馆里。

可砚舟没有变,他依旧住在那间漏雨的瓦屋,每天依旧画着镇上的寻常巷陌,徐君也依旧常去,依旧搬着小凳坐在角落,偶尔会递上一杯热茶,说:“今天的雨,下得比那天轻。”砚舟便抬头笑笑,在画纸上添几笔雨丝,那雨丝里,似乎藏着两人多年的默契。

有人问徐君:“砚舟现在有名了,他的画越来越贵,你当年收的那些,现在可值不少钱吧?”徐君总是摇摇头:“我收他的画,从来不是为了钱,你看看他的画,里头有镇上的日升月落,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,这些才是无价的,钱会贬值,可这些画里的烟火气,会一直都在。”

徐君和画家

梅雨季又来了,徐君的书斋里,砚舟的新画《梅雨时节》刚刚晾干,画中依旧是镇东头的石桥,细雨如丝,几个孩童在桥上奔跑,溅起的水花在空中凝成了透明的模样,砚舟站在一旁,看着徐君出神,轻声说:“徐君,你看,这雨里的江南,是不是比任何时候都好看?”

徐君没有回头,只是轻轻点了点头,嘴角扬起一抹浅笑,他知道,这世上最好的收藏,不是将画锁在箱底,而是让懂它的人,永远能看见画里的光。

FAQs

问:徐君为何坚持收藏砚舟早期不被市场认可的作品?
答:徐君收藏的核心并非市场价值,而是艺术本身的生命力,他认为砚舟的画虽题材平凡,却蕴含着江南最本真的烟火气与人文温度,这种“接地气”的真实在追求工整与高雅的画坛中尤为珍贵,他通过持续收藏,既是对砚舟才华的认可,也是对“艺术源于生活”这一理念的坚守,希望砚舟能不为世俗眼光所困,自由创作。

问:砚舟作品中的“留白”技法有何特殊寓意?
答:砚舟的“留白”并非简单的空白,而是他刻意为观者预留的想象空间,他认为江南的意境本就是“此时无声胜有声”,留白能让观者将自己对生活的记忆与情感融入画中,从而实现“画有限而意无穷”,寒江独钓》中的广阔江面,看似空无一物,实则让观者感受到钓者的孤寂与江面的苍茫,这种“以无胜有”的技法,正是他作品深得人心的关键。

-- 展开阅读全文 --
头像
朱建明书法如何融传统笔墨与时代精神于一体?
« 上一篇 今天
带彩的翡翠的寓意
下一篇 » 今天
取消
微信二维码
支付宝二维码

作者信息

动态快讯

网站分类

标签列表

目录[+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