梅斋的画家为何独守梅斋?藏着怎样的未诉丹青心事?

tjadmin
预计阅读时长 9 分钟
位置: 首页 画家需求 正文

梅斋的画家,名为林砚梅,字雪崖,号梅斋居士,明末清初江南画坛以擅画梅著称的文人画家,生于万历六年(1578年),卒于顺治七年(1650年),祖籍苏州,后移居扬州,他出身书香门第,幼承家学,少时即以诗画闻名,一生未仕,以鬻画和植梅为乐,晚年于扬州城郊筑“梅斋”,广植梅树,朝夕观察,将梅之形神融入笔墨,形成了“清刚孤峭,骨格清奇”的独特画风,被誉为“明清之际梅画第一人”。

梅斋的画家

生平与艺术历程

林砚梅的画学之路,始于对宋元画风的临摹,早年他遍访江南收藏家,得见王冕《墨梅图》、扬无咎《四梅图》等真迹,深受“以书入画”理念影响,主张“画梅当如作字,笔笔有法,字字有骨”,三十岁前,他专攻工笔,以双勾填色法画梅,注重形似,枝干细腻,花朵繁密,设色清雅,有“林家富贵梅”之称,如早期作品《玉蝶争春图》,现藏于南京博物院,画中红梅绽枝,用胭脂点染,花心以白粉提亮,枝干以淡墨勾勒,尽显工整细腻。

四十岁后,林砚梅画风渐变,转向写意,他经历明清易代,社会动荡,心境转向孤寂,认为“工笔求形,写意求神”,开始以水墨写梅为主,笔墨趋于简练苍劲,这一时期他常以枯笔、焦墨画枝干,如铁铸般刚劲,花朵则以“圈花法”或“点花法”为之,寥寥数笔,便得梅之疏影横斜,五十岁定居扬州梅斋后,他每日观梅、写梅,将梅之“傲雪凌霜”“清雅脱俗”视为精神寄托,笔下梅花的意境愈发孤高,晚年作品《寒香图轴》(故宫博物院藏),画中一老梅从石缝中斜出,枝干扭曲如龙,花朵稀疏却精神抖擞,背景以淡墨晕染远山,留白处题诗“老梅不作繁花梦,留取清气满乾坤”,字迹遒劲,与画意相映,成为其“以梅明志”的代表作。

艺术风格与技法特点

林砚梅的梅画,融合了文人画的“士气”与画工画的“格物”精神,形成了三大鲜明特点:

其一,笔墨刚柔并济,骨韵兼备。 他画枝干善用“折钗股”“屋漏痕”笔法,中锋行笔,转折处如钢丝屈曲,枯笔飞白显苍劲,湿笔晕染显生机;画花则“圈”与“点”结合,圈花法以中锋勾瓣,线条圆劲,如“铁线描”,点花法侧锋按笔,墨色浓淡相宜,花瓣向背分明,如《疏影横斜图》(上海博物馆藏),枝干以焦墨皴擦,显老梅之斑驳;花朵用淡墨圈写,花心以浓墨点苔,清雅中见力道。

梅斋的画家

其二,构图疏密有致,意境孤高。 他受“马一角、夏半边”影响,善用“边角构图”,常将梅枝置于画面一角或边缘,留白处题诗,形成“计白当黑”的空灵感,如《雪梅图》(苏州博物馆藏),一枝梅从左下斜伸至右上,枝干稀疏,花朵点缀其间,背景大面积留白,似雪霁天晴,寒气扑面,营造出“疏影横斜水清浅,暗香浮动月黄昏”的诗境。

其三,诗书画印交融,文人气息浓厚。 林砚梅诗书画印皆精,画中常自题七绝或五律,书法取法赵孟頫,后自成“雪崖体”,清秀中见风骨;印章则用“梅斋居士”“砚梅父”等闲章,位置考究,与画面平衡,如《墨梅长卷》(私人藏),全卷以水墨写梅,枝干穿插,花朵疏密,行书题诗十余首,字迹与墨色相融,堪称“三绝”合璧。

代表作品与艺术影响

林砚梅一生创作梅画百余幅,流传至今的有三十余幅,分藏于故宫博物院、南京博物院、上海博物馆等机构,除上述作品外,《暗香浮动图》(辽宁省博物馆藏)以水墨写梅,花朵用浓墨点染,似有暗香袭人;《梅竹双清图》(天津博物馆藏)则将梅与竹合画,梅之孤傲与竹之清刚相映成趣,体现其“君子比德”的思想。

他的艺术对后世影响深远,清代扬州八怪中的金农、汪士慎皆受其启发,金农曾言“余画梅师林雪崖,得其神骨”,汪士慎的“铁梅”亦可见林砚梅笔墨的影子,同时代文人朱彝尊赞其“梅斋画梅,不沾尘俗,其枝如屈铁,其花如霜雪,读其画如对孤高之士”,其作品也成为明清文人画“托物言志”的经典范例。

梅斋的画家

林砚梅年表(简)

年份 年龄 事件/创作
万历六年(1578年) 0岁 出生于苏州书香世家
万历三十年(1602年) 24岁 首幅工笔梅画《玉蝶争春图》完成
万历四十年(1612年) 34岁 游江南,得见王冕《墨梅图》,始改写意画风
天启七年(1627年) 49岁 筑“梅斋”于扬州,广植梅树,专攻写意梅
崇祯十七年(1644年) 66岁 明清易世,隐居梅斋,创作《寒香图轴》
顺治七年(1650年) 72岁 卒于梅斋,遗言“以梅为棺,葬于梅下”

相关问答FAQs

Q1:林砚梅的梅画与王冕、金农的梅画有何不同?
A:王冕是元代墨梅大家,其画梅以“万蕊花”著称,用浓墨点花,清新脱俗,风格偏向“野逸”;金农为清代扬州八怪之一,梅画古拙苍厚,善用“漆书”题款,风格“奇崛”;而林砚梅处于明清之际,画风融合工写,笔墨刚柔并济,更注重“以梅明志”,其梅枝如铁、花朵清雅的“骨韵”风格,既有文人的“士气”,又有遗民的“孤气”,与王冕的“野逸”、金农的“奇崛”形成鲜明区别。

Q2:林砚梅为何以“梅斋”为号?他的梅画中是否寄托了个人情感?
A:“梅斋”之号源于他晚年隐居之所,因广植梅树、以梅为伴而得名,梅在传统文化中象征“坚韧不拔”“清高孤傲”,林砚梅身处明清易世,作为遗民,他通过画梅寄托对故国的思念和对气节的坚守,如《墨梅卷》中“老梅不作繁花梦,留取清气满乾坤”的题诗,将梅的“清气”与自身的“遗民气节”结合,《寒香图轴》中老梅从石缝中生长的构图,也暗喻其身处乱世却坚守本心的精神,因此他的梅画不仅是艺术创作,更是个人情感的载体。

-- 展开阅读全文 --
头像
态字书法的笔法、结构及章法有哪些独特之处?
« 上一篇 今天
翡翠出黄雾是何成因?对品质与价值有何影响?
下一篇 » 今天
取消
微信二维码
支付宝二维码

作者信息

动态快讯

网站分类

标签列表

目录[+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