画家相其久是中国当代画坛中一位极具代表性的山水画家,他以深厚的传统功底与鲜明的时代创新,在北方山水画领域独树一帜,其作品既承袭了宋代山水的雄浑、元人山水的淡逸,又融入了对现实山水的深刻体悟,形成了“苍厚中见灵秀,雄强中含韵致”的独特艺术风貌,被誉为“新时代北方山水画的探索者与践行者”。
生平与艺术历程
相其久1945年生于山东济南,自幼浸润于齐鲁文化沃土,少年时便以“书画双绝”闻名乡里,1963年,他考入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,师从于希宁、黑伯龙等名家,系统学习传统绘画理论与技法,在校期间,他尤喜临摹宋元范宽、倪瓒等大家的作品,常于课余遍访泰山、崂山等名山大川,对北方山水的“骨体坚凝、气势开张”有了直观感知,1970年毕业后,他任职于山东省美术馆,得以接触大量古代书画珍品,进一步夯实了传统根基。
1980年代,相其久的艺术创作进入转型期,他摒弃了单纯摹古的路径,提出“师古人不如师造化”,多次深入太行、吕梁等北方山脉写生,在苍茫的群山与朴实的民风中,他逐渐找到艺术表达的突破口——将传统笔墨的“写意精神”与北方山水的“自然雄强”相结合,赋予山水画以当代生命力,1990年代,其作品《泰山朝晖》《黄河魂》等先后入选全国美展并获奖,奠定了他在画坛的地位,2000年后,他历任山东画院院长、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等职,同时致力于艺术教育,培养了一批青年画家,其艺术理念与创作实践影响深远。
艺术风格与技法特点
相其久的山水画以“北方山水”为核心题材,风格上可分为“雄浑苍劲”与“清润雅逸”两大系列,前者多表现太行、泰山的磅礴气象,后者则侧重江南水乡的温婉灵动,但“骨力”与“气韵”始终是其创作的核心追求。
在笔墨技法上,他深得传统“五笔七墨”之精髓,尤擅“积墨法”与“破墨法”的融合,其笔法刚柔并济:勾勒山石轮廓时,以中锋行笔,线条如“铁线银钩”,力透纸背;皴擦点染时,则侧锋、逆锋并用,通过层层积墨营造山石的厚重感与肌理变化,在表现太行山岩的“方折坚硬”时,他借鉴范宽的“雨点皴”,但以更自由的笔触融入斧劈皴,形成“方中带圆、刚中见柔”的独特皴法,墨色上,他注重“墨分五色”,常以浓墨定骨、淡墨晕染,辅以花青、赭石等淡彩,使画面在苍茫中透出层次与生机。
构图方面,相其久打破传统“三远法”的单一视角,多采用“高远与深远结合”的复合式构图,他善于通过“以大观小”的宏观视角展现山水的整体气势,又以“以小见微”的细节刻画(如山间屋舍、溪边草木)增添画面的生活气息与人文温度,其代表作《黄河魂》中,他以俯瞰视角描绘黄河九曲的壮阔,近景巨石嶙峋,中流水势汹涌,远景云雾缭绕,既展现了黄河的“雄”,又通过岸边村落、渡船等细节传递出“人”的存在,实现了“山水”与“人文”的统一。
代表作品与艺术成就
相其久的创作生涯中,诞生了多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,这些作品不仅是其艺术理念的集中体现,更成为当代北方山水画的经典范式。
以下为其部分代表作品及艺术成就概览:
作品名称 | 创作年代 | 艺术特色与价值 | 收藏/展览情况 | |
---|---|---|---|---|
《泰山朝晖》 | 1985年 | 泰山日出,云海翻腾,松柏苍劲 | 以积墨法表现山石厚重,朱砂点染朝霞,色彩明快不失庄重 | 中国美术馆收藏,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 |
《黄河魂》 | 1998年 | 黄河壶口瀑布,两岸山石对峙 | 线条刚劲,撞水法表现水流湍急,气势磅礴 | 获“全国山水画展”金奖,中国美术家协会收藏 |
《太行深处》 | 2005年 | 太行山村落,梯田层层,炊烟袅袅 | 融入写生观察,笔墨质朴,充满生活气息 | 山东省博物馆收藏,巡展于日本、韩国 |
《江南烟雨》 | 2012年 | 江南水乡,小桥流水,烟雨朦胧 | 破墨法晕染,水墨氤氲,风格清雅 | 个人画集《相其久山水画选》收录 |
除创作外,相其久在艺术理论与教育领域亦贡献卓著,他出版《山水画技法解析》《北方山水画研究》等专著,提出“笔墨当随时代,更要随地域”的观点,强调画家需扎根地域文化,在传统中寻找创新支点,其教学注重“临摹、写生、创作”三位一体,要求学生先“入古”再“出古”,最终形成个人风格,多年来,他培养的学生中有多人成为画坛中坚力量,为山东乃至全国山水画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。
相关问答FAQs
Q1:相其久先生的山水画与北方传统山水画(如北宋范宽、明代李唐)相比,有哪些创新之处?
A1:相其久在继承北宋山水“雄浑、厚重”传统的基础上,实现了两大创新:一是题材的拓展,他不仅画名山大川,更将北方乡村、梯田、水利设施等现代元素融入画面,赋予山水画以时代气息;二是技法的融合,他在传统积墨、皴擦的基础上,借鉴西画的光影处理与色彩层次,增强画面的空间感与视觉冲击力,其《太行深处》中,梯田的曲线与山石的直线形成对比,既保留了传统山水的“骨法”,又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,这是传统山水画中较少涉及的视角。
Q2:相其久先生强调“师法自然”,这对他的创作产生了哪些具体影响?
A2:“师法自然”是相其久艺术创作的核心准则,直接影响了他作品的“真实性”与“生命力”,他每年有近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写生,足迹遍布泰山、太行、黄河等北方山水胜地,在写生中,他不仅观察山水的形态,更体悟其“精神”——如泰山石敢当的“坚韧”、黄河壶口的“奔放”,这种对自然的深度感知,使他的作品摆脱了传统山水的程式化表达,呈现出鲜活的面貌。《黄河魂》中瀑布的动感与力量,并非完全来自传统笔墨的模仿,而是他在壶口现场观察水流、聆听涛声后的直接感悟,最终通过“破墨法”与“勾线法”的结合,将黄河的“魂”具象化于画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