象山书法家

tjadmin
预计阅读时长 5 分钟
位置: 首页 书法需求 正文

象山,这座镶嵌在东海之滨的滨海县城,不仅以“春晓佛国、海鲜之乡”闻名遐迩,更在千年文脉的滋养下,孕育出一脉深厚的书法艺术,从古至今,象山书法家们以笔墨为舟,承载着地域文化的厚重,在宣纸之上书写着山海之间的灵气与风骨。

象山书法家

追溯象山书法的历史,可至宋元明清,据《象山县志》记载,宋代县令朱虽以政绩显,亦工书法,其题刻于松兰山崖壁的“山海奇观”四字,笔力遒劲,至今仍为当地文人雅士所摹习,明代文人史鸣皋,号“象山逸士”,擅长行草,其书风承袭王羲之之飘逸,又融入浙东书派的婉转,作品多见于地方寺庙碑刻,清代则以“浙东三杰”之一的姜宸英影响深远,虽姜宸英为慈溪人,但其书法艺术曾深刻影响象山文人,象山当地书家多以其为师,追求“书卷气”与“金石味”的融合。

进入新时代,象山书法艺术迎来繁荣发展,涌现出一批扎根传统、勇于创新的书法家,他们或精研楷书,或擅长行草,或致力于书法教育,共同构筑起象山书法的当代图景,以下是几位代表性书法家简介:

姓名 出生年份 艺术成就 艺术风格
陈墨 1972年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,浙江省书协理事 擅长行草,取法“二王”,融合碑学,笔势连绵,富有节奏感
林海峰 1980年 宁波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,象山书协主席 精研楷书,以欧楷为基,融入隶书笔意,结体严谨而不失灵动
周雅琴 1985年 浙江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,多次获省级奖项 专攻隶书,取法汉碑,线条厚重,注重章法布局的疏密对比

象山书法的传承离不开活跃的书法组织和丰富的文化活动,象山县书法家协会自成立以来,定期举办“山海杯”书法作品展、“书法进校园”活动,组织书法家深入渔村、海岛开展笔会,让书法艺术贴近生活,象山还依托中国渔村、石浦古城等文化地标,打造书法创作基地,吸引全国书法家前来采风创作,推动书法与地方旅游文化的深度融合,在象山的大街小巷,从老年大学的书法课堂到少年宫的书法兴趣班,从社区的文化墙到学校的书法展览,笔墨的清香正浸润着这座滨海小城的每一个角落。

象山书法家

FAQs

  1. 象山书法艺术有哪些地域特色?
    象山书法的地域特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:一是题材上,多取材于山海风光、渔村风情,如描绘石浦渔港的繁忙、松兰山的秀美,赋予书法作品鲜明的地域印记;二是风格上,受海洋文化影响,部分书家的作品追求“灵动”与“开阔”,笔势如海浪般起伏,章法如海天般开阔,既有江南书婉约,又具海滨的豪迈。

  2. 普通人如何参与象山的书法学习交流活动?
    普通人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象山书法活动:一是加入象山县书法家协会或各乡镇的书法分会,定期参加组织的培训和笔会;二是报名参加县文化馆、老年大学开设的书法公益课程,从基础笔画学起;三是关注“象山文艺”等官方公众号,及时了解书法展览、讲座、比赛等活动信息,积极参与其中,提升书法技艺,感受书法文化。

    象山书法家

-- 展开阅读全文 --
头像
边国学画家
« 上一篇 今天
荆歌的书法
下一篇 » 今天
取消
微信二维码
支付宝二维码

作者信息

动态快讯

网站分类

标签列表

目录[+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