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煜与翡翠的缘分,始于二十年前云南瑞丽的一个清晨,那时刚从美术学院毕业的他,背着画板在翡翠交易市场闲逛,被一块被商贩忽略的“砖头料”吸引——那是一块灰扑扑的翡翠原石,断面却透出丝丝绿意,老商贩叹气说“水头太干,雕不成好货”,何煜却从杂乱的石纹中看到了山峦起伏的轮廓,他花光积蓄买下这块料子,耗时三个月雕琢成《层峦叠嶂》山子,后来在玉石博览会上获得新人奖,从此与翡翠结下不解之缘,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(玉雕)项目代表性传承人,何煜不仅以刀为笔将冰冷的翡翠化为有温度的艺术,更致力于让千年玉文化在当代生活中焕发新生。
翡翠在中华文化中素有“玉石之王”的美誉,从明清皇室的玺印、朝珠,到民间的如意、镯子,它既是权力与财富的象征,更是“君子比德于玉”的精神载体,何煜常说:“翡翠是有灵性的,它在地底沉睡千万年,等待匠人发现它的美。”在他看来,每一块翡翠都独一无二,其颜色、透明度、质地构成的“种水色地”,是大自然最极致的创作,而玉雕师的责任,是“不破坏一分天然,不辜负一丝灵气”,这种“天人合一”的理念,贯穿于他的创作始终。
因材施艺:让翡翠“自己说话”
何煜的工作室里,堆满了等待雕琢的原石和半成品,他从不急于下刀,而是每天花数小时与石料对坐,“听”它的声音——用小锤轻轻敲击,通过声音判断石的密度;“看”它的纹理,顺色而行,依势造型,他曾得到一块重达30公斤的“木那雪花棉”翡翠,料子中分布着大片白色棉絮,在多数人眼中是“瑕疵”,他却从中看到了北国雪景:“雪花棉不是杂质,是玉石的‘呼吸’,我要让它变成漫天飞雪。”他顺着棉絮的走向雕琢成雪山,用冰种部分模拟冰川,底部浅绿处化为山脚松林,作品《雪域禅心》不仅保留了翡翠的天然之美,更赋予了“禅意”的空灵,后来被博物馆永久收藏。
这种“因材施艺”的智慧,何煜归纳为“三避三就”:避裂就绪(避开裂纹,顺着纹理雕刻)、避脏就净(避开杂质,保留纯净部分)、避色就巧(巧用颜色,突出特色),他常用表格梳理不同翡翠的特性,让设计与石料精准匹配:
翡翠类型 | 典型特征 | 设计方向 | 代表作品 |
---|---|---|---|
玻璃种 | 透明度极高,质地纯净 | 镂空雕、极简线条 | 《清露》(葡萄串,利用透明度模拟水珠) |
冰种 | 半透明,有“冰味” | 山水、人物,强调层次 | 《寒江独钓》(利用冰种雾感模拟江面雾气) |
糯种 | 质地细腻如糯米,微透明 | 圆雕、仿古造型 | 《仿汉玉璧》(结合古纹样,突出温润感) |
豆种 | 颗粒感明显,颜色较浅 | 民俗题材、俏色巧雕 | 《农家乐》(用豆种绿色模拟菜叶,黄色部分雕玉米) |
守正创新:让传统与当代对话
何煜的雕刻技艺根植于传统,他系统学习过清代“乾隆工”的精细、明代“粗中有细”的写意,也研究过商周玉器的“神韵”,但他从不拘泥于模仿古董,而是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结合,他雕琢的《观音》系列,不再是传统中端坐莲台的庄严形象,而是以“行走观音”为题,衣袂飘飘如随风舞动,面部线条柔和,眼神充满慈悲,既保留了宗教的神圣感,又增添了人性的温度。“年轻人喜欢翡翠,但不喜欢‘老气’的造型,”何煜说,“传统不是包袱,是我们可以站在巨人肩膀上眺望远方的阶梯。”
近年来,他还尝试将翡翠与其他材质结合,打破“玉雕只能用玉石”的边界,一件名为《金玉良缘》的作品,以翡翠雕琢牡丹花,18K金打造枝叶,钻石点缀花蕊,既保留了翡翠的温润,又融入了珠宝的璀璨;“轻奢翡翠”系列则采用小克重翡翠,镶嵌成耳钉、吊坠,价格在数千元至万元,让更多年轻人能拥有属于自己的“第一块翡翠”。“玉文化不该束之高阁,”何煜认为,“它应该走进日常,成为人们表达情感、记录生活的载体。”
文化传承:让翡翠“活”在当下
作为传承人,何煜深知,翡翠的价值不仅在于材质与工艺,更在于背后的文化,他每年都会举办“翡翠文化进校园”活动,给孩子们讲“和氏璧”的故事,教他们识别翡翠的“ABC货”(天然翡翠、处理翡翠、仿制品);在工作室开设“玉雕体验课”,让普通人亲手体验打磨玉石的乐趣,感受“玉不琢不成器”的哲理。“很多孩子第一次摸到翡翠时,眼睛会发光,”何煜说,“这种对美的感知,就是文化传承的种子。”
他还推动翡翠与现代科技的结合,用3D建模技术还原设计稿,减少原石损耗;通过直播平台展示雕刻过程,让网友看到一块璞石如何变成艺术品。“以前玉雕是‘匠人闭门造车’,现在是‘大众共同参与’,”何煜说,“只有让更多人了解翡翠、爱上翡翠,这门手艺才能真正‘活’下去。”
相关问答FAQs
Q1:如何辨别天然翡翠与处理翡翠(B货、C货)?
A:辨别天然翡翠与处理翡翠可从“看、掂、听、查”四步入手:
- 看:天然翡翠颜色自然,有色根(颜色深浅过渡自然),B货翡翠经过酸洗充填,颜色发散无根,表面可见“酸蚀纹”(蜘蛛网状纹路);C货翡翠为染色处理,颜色浮于表面,呈网状分布,时间长了会褪色。
- 掂:天然翡翠密度大(3.33g/cm³),掂量时有“坠手”感,B货因充填树脂,密度较小,掂起来较轻。
- 听:用硬物轻轻敲击,天然翡翠声音清脆悦耳,如同风铃;B货声音沉闷,如同撞击塑料。
- 查:要求商家提供权威鉴定证书(如NGTC、CMA认证),证书上会注明“天然翡翠”及处理情况(如“翡翠(处理)”)。
Q2:翡翠日常佩戴需要注意哪些事项?
A:翡翠佩戴需注意“避、护、养”三点:
- 避:避免磕碰(翡翠硬度高但脆性大,撞击后易裂)、避免接触化学品(如香水、洗洁精,会腐蚀表面,失去光泽)、避免高温(如桑拿、暴晒,可能导致翡翠失水变干,出现裂纹)。
- 护:运动、做家务时最好取下翡翠饰品,避免刮伤;不佩戴时用软布擦拭表面,单独存放在软质首饰盒中,避免与其他硬物摩擦。
- 养:翡翠需要“人养”,长期佩戴可使其越来越润泽;定期用温水浸泡(30分钟-1小时),用软刷轻刷表面,再用软布擦干;避免长期闲置,否则会“失水”,影响透明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