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法家石藤

tjadmin
预计阅读时长 9 分钟
位置: 首页 书法需求 正文

在当代中国书法艺术的星空中,石藤以其独特的“藤骨书风”和深厚的文化底蕴,成为连接传统书法精神与当代审美探索的重要践行者,他不仅是技法精湛的书法家,更是以笔墨为媒介的文化思考者,其作品既有碑学的雄浑骨力,又含帖学的灵动气韵,在刚柔并济中展现出书法艺术的当代生命力。

书法家石藤

石藤,1955年出生于浙江绍兴,这座“书法之乡”的文化基因自幼浸润着他的心灵,祖父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书家,常以《兰亭序》《多宝塔碑》为范本教他习字,幼年的石藤在笔墨的起承转合中,不仅掌握了执笔运笔的基本功,更体会到汉字背后承载的文化温度,1973年,他拜入绍兴书家王鹤年门下,系统学习楷书与隶书,王老先生“书为心画”的教诲,成为他日后艺术追求的核心准则,1978年,他以优异成绩考入浙江美术学院(现中国美术学院)书法系,师从沙孟海、陆维钊、诸乐三等书法大家,在学院派的系统训练中,他将碑学的方峻与帖学的圆融进行对比研究,逐渐形成“以古为新、以技进道”的创作理念。

石藤的艺术风格演变可分为三个阶段,早期(20世纪80年代)以楷书、隶书为主,注重法度严谨,这一时期他深耕《张迁碑》《龙门二十品》等碑刻,用笔方峻刚健,结字密实沉稳,代表作《兰亭序临卷》在1985年全国中青年书法展中获奖,其“碑楷”风格以厚重古拙见长,被评论家称为“有金石气而无匠气”,中期(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),他转向行草书的探索,将碑学笔意融入帖学笔法,研读《书谱》《十七帖》,临习王羲之、米芾、王铎等经典,用笔由方转圆,线条开始呈现出“藤蔓般”的盘曲变化,代表作《赤壁赋行草轴》在1998年国际书法交流展中广受好评,其“碑帖融合”的尝试,打破了碑与帖的界限,晚期(21世纪以来),他形成独具特色的“藤骨书风”,以“藤”为意象,线条如老藤盘曲,刚柔并济;结字奇正相生,打破常规章法;章法疏密有致,虚实相生,2010年,他在故宫博物院举办的“古藤新韵”个展中,展出《心经篆书册》《石藤自书诗卷》等作品,将篆书的古意、行草的灵动与藤蔓的意象完美结合,被《书法》杂志评价为“以当代语言重构传统书法美学的重要探索”。

作为书法家,石藤的艺术成就不仅体现在创作上,更体现在对书法教育的推动和文化理论的思考中,他曾任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培养了一批青年书法人才,提出“书法三境”理论:技法之境(熟练掌握笔墨技巧)、心性之境(以书养性,表达真情实感)、文化之境(以字载道,传承文脉),其著作《石藤书法集》《书法技法与心性》《中国书法的当代转向》等,系统阐述了书法创作与心性修养的关系,成为书法教育领域的重要参考,他还积极推动书法普及,自2005年起发起“书法进校园”活动,走进全国百余所中小学,以“汉字的故事”为主题,让孩子们感受书法的魅力,被誉为“有温度的书法教育家”。

书法家石藤

以下是石藤艺术创作年表的关键节点:

年份 重要事件
1955年 出生于浙江绍兴,受祖父启蒙学习书法
1973年 拜绍兴书家王鹤年为师,系统学习楷书、隶书
1978年 考入浙江美术学院书法系,师从沙孟海等大家
1985年 《兰亭序临卷》获全国中青年书法展一等奖
1990年 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,开始碑帖融合探索
1998年 《赤壁赋行草轴》获国际书法交流展金奖
2005年 发起“书法进校园”活动,任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
2010年 故宫博物院“古藤新韵”个展,确立“藤骨书风”
2015年 《心经篆书册》获中国书法兰亭奖
2020年 出版《书法与人生》,提出“书法即心画”理论

相关问答FAQs

Q1:石藤的“藤骨书风”有何独特之处?
A:石藤的“藤骨书风”以“藤”为核心意象,在笔墨、结字、章法三个层面形成独特面貌,线条上,如老藤盘曲,刚柔并济——既有碑学的方峻骨力(如《张迁碑》的厚重),又有帖学的圆转灵动(如《书谱》的流畅),线条中段涩进,两端含蓄,形成“藤节般”的节奏感;结字上,打破常规,奇正相生——或左低右高,或上疏下密,在看似失衡中求取动态平衡,如“藤”的枝杈自然生长,不拘泥于唐楷的严谨;章法上,疏密有致,虚实相生——通过字距、行距的错落,形成“藤蔓缠绕”的空间感,单字独立,整体连贯,展现出“形散神聚”的艺术效果,他强调“心性”表达,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意象融入笔墨,使作品既有传统功力,又有当代审美意趣。

Q2:初学者学习石藤书法应从何入手?
A:初学者学习石藤书法,建议分三阶段循序渐进,第一阶段:夯实基础,先学楷书,石藤早期楷书以《多宝塔碑》《九成宫醴泉铭》为范本,注重笔画的起承转合和结构的端正平稳,建议先临摹这些经典楷书,掌握“中锋用笔”“结构匀称”的基本功,为后续行草学习打下基础,第二阶段:过渡行草,研读帖学,石藤中期行草融合二王、米芾笔意,建议先临《兰亭序》《十七帖》,再学《书谱》,体会“使转”“提按”的技巧,同时注意石藤“碑帖融合”的特点——在行草中融入碑刻的方笔,增加线条的力度,第三阶段:领悟“藤骨”意象,注重心性,在掌握技法后,可尝试临摹石藤晚期作品,如《心经篆书册》,观察其线条的盘曲变化和章法的疏密处理,更重要的是学习他“以书养性”的理念,将个人情感与自然观察融入笔墨,避免“为技法而技法”,建议多读石藤的《书法技法与心性》,理解其“技进乎道”的艺术思想,从“技”的层面上升到“道”的境界。

书法家石藤

-- 展开阅读全文 --
头像
袁辉书法家,他的书法艺术有何独特魅力?
« 上一篇 今天
陆春是如何成为知名书法家的,其书法艺术有何独特魅力?
下一篇 » 今天
取消
微信二维码
支付宝二维码

作者信息

动态快讯

网站分类

标签列表

目录[+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