谢维础,当代中国花鸟画领域的代表性画家之一,以其融通古今、雅俗共赏的艺术风格,在画坛独树一帜,他的作品既承袭了中国花鸟画的优秀传统,又融入了现代审美意识,以笔墨之韵写生命之趣,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面貌,被誉为“江南花鸟画的当代传人”。
谢维础1953年生于浙江绍兴,自幼浸润于江南水乡的灵秀之气,耳濡目染间对绘画产生浓厚兴趣,绍兴作为文化名城,历史悠久,人文荟萃,这为他的成长提供了丰厚的土壤,少年时,他常临摹家中收藏的古代书画作品,对徐熙的“落墨花”、黄筌的“富贵体”以及徐渭、八大山人的写意精神有了初步感知,1978年,他考入浙江美术学院(现中国美术学院)国画系,师从花鸟画大家陆抑非、舒传曦、孔仲起等先生,在校期间,他系统研习传统花鸟画的笔墨技法、构图规律与意境营造,从临摹《芙蓉锦鸡图》《墨梅图》等经典入手,深入理解“外师造化,中得心源”的艺术真谛,陆抑非先生“以书入画、以诗题画”的教学理念,更是让他深刻认识到花鸟画不仅是技法的展现,更是文人情怀与生命哲思的载体。
毕业后,谢维础先后在绍兴群艺馆、浙江画院从事创作与研究工作,他坚持“行万里路”,遍游名山大川,深入江南乡野观察花鸟虫鱼的生态习性,为了捕捉荷塘的晨雾、荷花的绽放瞬间,他常在夏日清晨驻足西湖边;为了表现梅花的傲骨,他冒雪探访孤山、超山,这种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,使他的作品始终充满鲜活的生命力,在艺术实践中,他逐渐形成了“工写结合、彩墨互渗”的独特风格——既有工笔画的精细刻画,又有写意画的酣畅淋漓;既注重传统笔墨的韵味,又敢于融入现代色彩观念,让古老的花鸟画焕发出新的时代气息。
谢维础的艺术风格以“清新雅致、灵动传神”为核心,他反对因循守旧,主张“笔墨当随时代”,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,他的作品题材广泛,涵盖梅、兰、竹、菊、荷、鸟、虫等传统花鸟画元素,同时又融入江南水乡的柳桥、乌篷船、渔舟等意象,赋予作品浓郁的地域特色,在笔墨运用上,他擅长以书入画,线条遒劲有力,或刚柔并济,或飘逸洒脱,既表现物象的质感,又传达主观的情感,色彩上,他偏爱淡雅清丽的色调,善用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营造空间层次,同时巧妙运用胭脂、花青、藤黄等色彩,使画面明快而不失厚重,艳丽而不俗媚,构图上,他讲究虚实相生、疏密有致,常以“折枝式”构图突出主体,留白处给人以无限遐想,形成“计白当黑”的艺术效果。
为了更清晰地展现谢维础的艺术特色,以下从风格维度、具体表现及艺术效果三个方面进行梳理:
风格维度 | 具体表现 | 艺术效果 |
---|---|---|
笔墨技法 | 以书入画,线条刚柔并济;工写结合,工笔精细与写意洒脱相融合。 | 既表现物象的形态质感,又传递主观的情感意趣,笔墨富有节奏与韵律感。 |
色彩运用 | 墨色为主,辅以淡雅色彩;善用墨的浓淡干湿变化,融入西画色彩构成原理。 | 画面层次丰富,清雅中见明丽,传统笔墨与现代审美有机统一。 |
构图布局 | 虚实相生,疏密有致;“折枝式”构图突出主体,留白营造意境。 | 简洁而富有张力,形成“无画处皆成妙境”的艺术效果,引人遐想。 |
题材选择 | 传统花鸟元素(梅兰竹菊、荷鸟虫鱼)与江南水乡意象(柳桥、渔舟)结合。 | 赋予作品浓郁的地域特色与时代气息,既见传统文脉,又显生活情趣。 |
谢维础的代表作品是其艺术理念的集中体现,他的《荷塘清趣》系列,以水墨写意为主,用浓墨勾勒荷叶的翻卷之势,淡墨渲染池水的清澈,几朵盛开的荷花以胭脂色轻染,既显娇艳又不失雅致,画面中几只水鸟或立于荷梗,或嬉戏水面,动态生动,充满“小荷才露尖尖角,早有蜻蜓立上头”的诗意,另一幅《江南春色》则描绘了绍兴水乡的春日景象:柳枝以没骨法表现,柔美飘逸;花青色渲染的江面微波粼粼,几只乌篷船静静停泊,远处飞来一群白鹭,营造出“春江水暖鸭先知”的江南韵味,其《秋实图》以柿子、葡萄为题材,用朱砂、藤黄等暖色调表现丰收的喜悦,笔墨厚重而不失灵动,传递出“春华秋实”的人生哲理,这些作品既延续了文人画的雅逸格调,又融入了普通人的生活情感,达到了“雅俗共赏”的艺术境界。
谢维础的艺术成就得到了业界的高度认可,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、当代花鸟画名家邀请展等重要展览,并获“全国花鸟画展”金奖、“中国当代花鸟画名家作品展”优秀奖等多项大奖,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、浙江美术馆、上海美术馆等专业机构收藏,并被编入《中国现代花鸟画集》《当代中国画名家作品集》等权威画册,在教学方面,他历任浙江画院专职画家、中国美术学院客座教授、浙江省中国花鸟画家协会副主席等职,培养了大批花鸟画人才,他常对学生说:“学画先要学做人,笔墨技法是基础,更重要的是要有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真诚。”这种“艺德兼修”的教学理念,影响了一代青年画家。
谢维础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,多次为灾区、贫困地区捐赠作品,用艺术回馈社会,他始终认为,画家不仅要追求艺术的精进,更要肩负社会责任,用自己的作品传递正能量,近年来,他致力于传统花鸟画的普及推广,通过举办讲座、开设公益画班等形式,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中国花鸟画艺术。
谢维础的艺术之路,是一条继承传统与勇于创新相结合的道路,他以江南文化为根,以自然生命为源,在笔墨中融入时代精神,让花鸟画这一古老画种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机,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,更传递了人文情怀,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、艺术与生活的桥梁,正如他所言:“画之道,所谓宇宙在乎手者,不过笔墨间写出胸中逸气耳。”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上,谢维础必将继续以笔墨为媒介,书写更多关于生命、自然与时代的动人篇章。
FAQs
-
问:谢维础的花鸟画与传统花鸟画相比有哪些创新之处?
答:谢维础的花鸟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,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创新:一是题材上,除了传统花鸟元素,他融入江南水乡的现代生活场景(如乌篷船、柳桥等),赋予作品时代气息与地域特色;二是技法上,他将工笔的精细与写意的洒脱相结合,并借鉴西画的色彩构成原理,通过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与色彩的冷暖对比,增强画面的空间感与视觉层次;三是意境上,他强调“笔墨当随时代”,在表现自然之美的同时,注入对生命、生态的思考,使作品既有传统文人的雅逸,又有现代人的审美情趣,实现了“传统为基、创新为魂”的艺术追求。 -
问:谢维础的艺术创作对当代花鸟画发展有何影响?
答:谢维础的艺术创作对当代花鸟画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:他探索了传统花鸟画与现代审美融合的有效路径,为花鸟画的创新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,打破了“传统即保守”的刻板印象;他在教学实践中倡导“艺德兼修”“深入生活”的理念,培养了大批兼具传统功底与创新意识的青年画家,推动了花鸟画人才队伍的建设;他通过作品传递的生态意识和人文关怀,拓展了花鸟画的精神内涵,使这一古老画种从“文人雅玩”走向“大众审美”,在当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,对传承和弘扬中国花鸟画艺术具有重要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