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画家福山,名福山,字墨禅,号松石斋主,1945年生于山东济南,祖籍潍坊,自幼浸润于家学,祖父为当地知名书画收藏家,家中藏有明清书画真迹数十件,童年的福山常在祖父的书房里临摹《兰亭序》《祭侄文稿》,日复一日,竟无半分懈怠,及长,祖父见他颇有悟性,便延请当地宿儒教习诗文,又引荐其拜入齐白石弟子门下,系统研习写意花鸟,青年时期,福山为寻画境,曾徒步走遍泰山、黄山、太行山,于山巅云海间观察自然之变,于乡野古寺中临摹历代碑刻,将南北宗山水画法、碑帖书法精髓融会贯通,逐渐形成“雄浑中见雅逸,写意中蕴工笔”的独特艺术风貌。
福山的书法,五体皆能,尤以行草与篆书称道,其行草取法王羲之的飘逸与怀素的狂放,结体舒展而不失法度,用笔刚柔并济,如“屋漏痕”般自然浑厚,又似“锥画沙”般力透纸背,观其书作,点画之间顾盼生姿,字与字、行与行之间气脉贯通,既有文人的书卷气,又具金石的苍劲感,篆书则上溯秦汉,以《石鼓文》为基,融入吴昌硕的朴拙,线条遒劲如屈铁,结构严谨中见灵动,尽显古雅之意,他的绘画,以山水为最,兼擅花鸟,山水画早期宗法李唐、范宽,笔力雄健,构图饱满,山石以斧劈皴、披麻皴相结合,表现出山峦的厚重与层次;中年受黄宾虹“五笔七墨”启发,转向墨法研究,善用积墨、破墨,使画面墨色氤氲,层次丰富,意境幽远;晚年则追求“以书入画”,将书法的笔意融入皴擦点染,山石树木如笔走龙蛇,充满生命力,花鸟画则承齐白石“妙在似与不似之间”的理念,用色大胆明快,墨色浓淡相宜,既不失物象特征,又极具文人意趣,其笔下的荷花,荷叶以大笔泼墨,酣畅淋漓,荷花以淡彩勾勒,清新雅致;画梅则老干苍劲,枝干以篆书笔法写出,梅花以胭脂点染,傲骨铮铮,暗香浮动。
福山的艺术生涯中,创作了诸多代表作品,山水画《泰山旭日》以泰山主峰为视觉中心,采用高远构图,旭日初升,云海翻腾,山石以浓墨皴擦,松树以焦墨勾勒,金色的阳光泼洒在山间,既显雄浑气象,又富生机活力。《黄河魂》则取黄河壶口瀑布之景,以粗犷的笔触表现水的奔腾之势,墨色浓淡干湿变化丰富,仿佛能听到黄河的咆哮,感受到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,花鸟画《荷塘清趣》《墨梅图》等,前者荷叶如盖,荷花亭亭,游鱼隐现,充满田园诗意;后者老梅横斜,枝干虬曲,梅花点点,清冷孤高,寄托了先生高洁的品格,他的书法作品《心经》《千字文》等,结体端庄,笔力遒劲,被多家美术馆、博物馆收藏。
为更清晰地展现福山艺术风格的演变,特整理其不同时期的特点如下:
时期 | 风格特点 | 代表作品 | 艺术影响 |
---|---|---|---|
早期(1960-1980) | 书法临摹晋唐经典,笔法严谨;绘画以工笔为主,注重形似,受齐白石影响明显。 | 《工笔花鸟四条屏》《兰亭临摹册》 | 获省级青年书画展奖项,奠定笔墨基础,在山东书画界崭露头角。 |
中期(1981-2000) | 书法融合碑帖,形成个人书风;绘画转向写意,探索墨法,山水画初具气象。 | 《泰山旭日》《荷塘清趣》 | 在北京、上海等地举办个展,作品被多家美术馆收藏,成为国内知名书画家。 |
晚期(2001-至今) | 书法自成一体,雄浑雅逸;绘画“以书入画”,追求意境,形成独特艺术语言。 | 《黄河魂》《墨梅图》 | 获“中国当代书画杰出贡献奖”,出版多部著作,培养大批后学,艺术影响深远。 |
福山先生的艺术成就,不仅在于其笔墨技艺的高超,更在于他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创新,他曾言:“书画如一棵树,传统是根,创新是叶,无根则叶枯,无叶则根朽。”他反对盲目求新,主张在深入理解传统的基础上,融入时代精神和个人情感,他的作品中,既有对古人笔墨的敬畏,也有对自然生活的热爱,更有对时代精神的讴歌。《黄河魂》中,他以传统笔墨表现黄河的磅礴气势,实则是对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精神的礼赞;《荷塘清趣》里,他清新淡雅的画风,则反映了当代文人追求宁静自然的生活态度。
除了艺术创作,福山先生还致力于书画教育与文化传承,他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、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,创办“松石书画院”,亲自授课,培养青年书画人才,他常对学生说:“学书画先要‘师古人’,临摹经典是根基;再要‘师造化’,走进自然,观察生活;最后要‘师心’,融入自己的思考与情感。”他的学生中,多人已成为国内书画界的中坚力量,他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,多次为希望工程、灾区捐赠书画作品,践行“艺术为人民”的宗旨。
福山先生的生活极为简朴,每日清晨必临池习书,午后作画,数十年如一日,曾有弟子问他:“老师,您为何能坚持如此?”他答:“书画如修行,不在于天赋,而在于日日精进,心手合一。”1980年代,他为创作《黄河魂》,曾三次赴黄河壶口采风,在悬崖边观察水流,险些失足,却仍坚持画下数百张速写,最终才有了那幅气势磅礴的佳作,这种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,令人动容。
福山先生虽已年近八旬,仍笔耕不辍,他的作品,不仅是艺术的结晶,更是时代精神的体现,激励着后来者在传统与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探索,他以其深厚的学养、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尚的人格魅力,在中国当代书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FAQs
问:福山先生的书画艺术中,传统与创新是如何体现的?
答:福山先生的艺术根植于传统,早年遍临晋唐书法经典、宋元山水画迹,对笔墨技法、构图法则有着深刻理解;他勇于创新,将南北宗山水画法融合,吸收民间艺术的色彩运用,提出“以书入画”的理念,使传统笔墨焕发新的生命力,他的山水画既有李唐的雄浑、黄宾虹的墨韵,又融入书法的飞动笔意,形成“雄浑中见雅逸”的独特风格;花鸟画则在齐白石“妙在似与不似之间”的基础上,结合时代审美,用色更明快,意境更开阔,实现了传统与创新的有机统一。
问:福山先生对青年书画学习者有哪些寄语?
答:福山先生常告诫青年学子:“学书画要‘三师’:师古人、师造化、师心,师古人,要临摹经典,打下坚实基础,不可急于求成;师造化,要走进自然,观察生活,从天地万物中汲取灵感,避免闭门造车;师心,要在传统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思考与情感,形成独特的艺术语言,切忌千人一面。”他还强调“人品不高,用墨无法”,认为书画家首先要修身养性,培养高尚的品格,方能创作出打动人心的作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