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如何从零成为书画家?笔墨间的初心与叩问

tjadmin
预计阅读时长 9 分钟
位置: 首页 画家需求 正文

我自幼与笔墨结缘,童年时总爱趴在祖父的书案边,看他执狼毫在宣纸上行走,墨色在纸上晕染开来的样子像山间的云雾,又像水中的游鱼,带着一种说不出的生命力,祖父是乡里有名的书画爱好者,他不教我刻意描摹,只让我“看”——看竹子的挺拔,看兰叶的舒展,看雨后山石的肌理,他说:“书画是心的痕迹,笔要跟着心跳走。”那时的我还不懂深意,只觉得墨香里有种让人心安的力量,便这样日复一日地看、摸、试,渐渐握住了笔杆的重量。

我书画家

启蒙期是在祖父的书房里度过的,没有系统的教材,祖父便从《兰亭序》的拓片教起,让我用铅笔在毛边纸上描摹那些“之”字的姿态,说“每个‘之’都有不同的心情,有的像低头沉思,有的像仰天长笑”,绘画则从院里的石榴树开始,让我观察阳光透过枝叶落在果上的光斑,风吹时叶片翻动的弧度,那时的笔墨很笨拙,线条像蚯蚓一样歪歪扭扭,但祖父从不批评,只是在我画完时,指着纸角说:“你看这片叶子,尾巴翘起来了,是不是它也想跟风儿玩?”后来才知道,这是“师法自然”的入门,不是画眼中的物,是画心中的“活”。

十五岁那年,我拜了当地画院的张老师为师,才真正开始系统的书画学习,张老师的画室里挂着一幅徐渭的墨葡萄,题着“笔底明珠无处卖,闲抛闲掷野藤中”,那淋漓的墨色和狂放的线条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书画里的“气”,他要求我每天临《祭侄文稿》三小时,说“书法是骨,没有骨,画就立不起来”;又让我对着真山真水写生,带我去黄山看云海,去太湖写烟波,在黄山的始信峰,我看着云雾在群峰间流动,忽然明白祖父说的“心随物转”——原来笔下的山水不是眼前的风景,是心里的山水,那次我画了三张速写,一张画云,一张画石,一张画松,回去后把它们拆开重组,画成了第一幅完整的山水画,张老师看了只说:“有云气,很好,但石头太硬,要让它‘呼吸’。”

随着年岁渐长,我对书画的理解也在慢慢变化,年轻时追求形似,总想把竹子画得像照片,把楷书写得印刷体一样工整,后来才发现“似”是基础,“不似”才是境界,画竹时不再计较每一片叶子的位置,而是抓住“风”的感觉,让枝叶向同一个方向倾斜,像被风推着走;写字时不再刻意求匀,反而喜欢行草中的“飞白”,觉得那些留白的痕迹里藏着创作者当时的心跳——或许是激昂时的飞白,或许是沉静时的实笔,去年冬天画了一幅《雪梅》,没用传统的留白表现雪,而是用淡墨晕染出雪的质感,梅枝用焦墨勾勒,花瓣却用胭脂点染,有朋友说“不像传统梅花”,我倒觉得,雪中的梅本就该带着点倔强的色彩,不是只有黑白。

这些年的创作,我慢慢形成了自己的习惯:写字必选生宣,喜欢它晕墨时的“润”;画画偏爱用松烟墨,觉得它比油烟墨更沉静,工具很简单,一支用了十年的狼毫笔,一方端砚,几碟颜料,但每次创作前都要净手、焚香,像对待一场仪式,因为我知道,笔下的每一笔都是当下的自己,心不静,墨就不稳,有次画《荷塘月色》,连续三天不满意,要么是荷叶太板,要么是荷花太艳,后来索性放下笔,去池塘边坐了半天,看夕阳落在水面上的光,看青蛙跳进水里溅起的水花,再回来画时,笔下的荷塘突然“活”了——荷叶有了俯仰的姿态,花瓣有了含放的层次,连水波都像是真的在流动。

我书画家

有人问我“书画最难的是什么”,我说是“取舍”,书法中,一笔下去,不能改,所以要果断;绘画中,色彩太多会乱,所以要克制,就像人生,不可能什么都抓住,笔墨也一样,画山水时,总要留白,那空白不是没有,是“云”,是“水”,是“天”,是留给观想象的地方,写字时,有时故意少写几笔,反而比密密麻麻更有味道,就像说话,重要的不是说了多少,是说到点子上。

现在教学生,我总想起祖父的话:“别让技法困住心。”技法是船,载着心去远航,但不能总停在码头修船,让他们先练基本功,但更重要的是带他们去看春天的新芽,秋天的落叶,去听雨打芭蕉,看雪压青松,因为书画的根,永远在生活里,在自然里,在那颗对世界永远好奇、永远热爱的心里。

阶段 时间 创作主题 技法特点 代表作品
启蒙期 8-12岁 日常小景(石榴树、兰草) 线条稚拙,注重观察 《院中石榴》《窗前兰》
探索期 15-25岁 山水、花鸟 临摹传统,融入写生 《黄山云海图》《墨荷》
成熟期 26岁至今 意境山水、写意花鸟 书画同源,强调情感表达 《雪梅》《荷塘月色》

FAQs

问:书画创作中如何平衡传统与创新?
答:传统是根,创新是叶,首先要扎扎实实地学传统,比如书法临摹《兰亭序》《祭侄文稿》,绘画学习宋元山水的“三远法”、明清花鸟的笔墨精神,理解其中的“法度”和“气韵”,创新不是凭空创造,而是在深入理解传统内核后,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时代情感,比如画山水,传统山水讲究“可行、可望、可游、可居”,我在创作《荷塘月色》时,保留了“可游”的意境,但用现代的色彩观念调整了荷花的色调,让传统题材有了新的生命力,创新不是否定传统,是让传统在当代“活”起来。

我书画家

问:初学者学习书画应从哪些方面入手?
答:初学者最重要的是“养心”和“练手”,养心是多读经典,不仅是书画作品,还要读诗词、哲学,提升审美和感悟力;练手是打好基础,书法从楷书入手,比如欧阳询的《九成宫》,掌握基本笔法;绘画从白描开始,比如宋代《百花图卷》,学习线条的运用,同时要多观察自然,画竹子先去竹林看竹子的生长姿态,画山水先去山里感受山石的肌理,不要急于求成,每天坚持练习一小时,比周末画八小时效果更好,书画是“慢功夫”,心静了,笔自然就稳了。

-- 展开阅读全文 --
头像
油画家善在何处,技法还是意境?
« 上一篇 09-19
字画家秋石,其笔墨艺术有何独特魅力与风格?
下一篇 » 09-20
取消
微信二维码
支付宝二维码

作者信息

动态快讯

网站分类

标签列表

目录[+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