陕西画家梁耘是当代长安画派的重要传承者与革新者,1948年生于西安,自幼浸润于秦地文化,其花鸟画以雄浑朴厚的笔墨底蕴与鲜活生动的时代气息著称,作为长安画派“一手伸向传统,一手伸向生活”理念的践行者,他的作品既承续了画派的精神内核,又融入当代审美视野,形成了独具“秦风秦韵”的艺术风貌。
梁耘的花鸟画以写意为骨,以造化为师,擅长将西北地域的自然意象与人文精神熔铸于笔墨之间,他早年系统研习传统,对徐渭、八大山人、吴昌硕等大家的笔墨精髓深有体悟,同时深受赵望云、石鲁等长安画派前辈影响,常年深入秦岭、渭北、陕北等地写生,从苍茫厚重的黄土高原、雄奇秀美的秦岭山水、生机勃勃的乡土草木中汲取灵感,其笔墨既见传统书法的骨力与韵律,又具写意画的洒脱与灵动,尤其擅长以浓淡干湿的墨色变化表现物象的质感和空间层次,用笔刚劲不失婉约,设色浓烈而不失雅致,常以“花木为魂,山水为境”,将花鸟置于广阔的自然背景中,营造出“物我两忘”的诗意空间。
【代表作品与艺术特色】 | 作品名称 | 创作年代 | 主题内容 | 艺术风格 | |----------|----------|----------|----------| | 《春满秦岭》 | 2005年 | 以秦岭春景为背景,描绘山花烂漫、鸟雀嬉戏的生机画面 | 融合山水与花鸟,笔墨苍润,色彩明快,体现“秦岭四宝”等地域特色 | | 《秋韵》 | 2012年 | 表现陕北高原秋日草木金黄、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 | 用笔老辣,墨色浓烈,构图饱满,凸显西北秋日的厚重与生命力 | | 《荷塘清趣》 | 2018年 | 描绘江南荷塘与西北乡土气息结合的荷花、莲蓬、水鸟 | 工写结合,清新雅致,在传统花鸟中融入当代审美趣味 |
梁耘的艺术成就得到了业界广泛认可,其作品先后入选全国美展、当代花鸟画展等重要展览,并获“陕西美术奖”“长安美术奖”等多项荣誉,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、陕西美术博物馆、中国国家画院等机构收藏,出版有《梁耘花鸟画集》《长安画派研究——梁耘》等专著,作为陕西国画院专职画家、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、西安美术学院客座教授,他不仅以创作成果推动长安画派当代发展,更通过教学与研究,培养了一批青年艺术人才,为陕西美术事业的传承与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在艺术理念上,梁耘始终坚持“笔墨当随时代,生活是创作的源泉”,他认为,传统笔墨不是僵化的程式,而是承载情感与精神的载体;写生不仅是收集素材,更是与自然对话、体悟生命的过程,他常说:“画花鸟要画出秦人的骨气,西北的草木虽不似江南那般娇媚,却有着扎根黄土、坚韧不拔的生命力,这正是我想要表达的‘秦风’。”这种对地域文化的深刻体认与对生命的敬畏,使他的作品既有传统的厚度,又有时代的温度。
FAQs
-
问:梁耘的花鸟画与长安画派前辈(如赵望云、石鲁)的艺术风格有何异同?
答:相同点在于均坚持“一手伸向传统,一手伸向生活”的理念,注重地域文化表达;不同处在于梁耘更侧重花鸟画与山水背景的融合,笔墨语言更趋当代化,在传统写意中融入了更多色彩实验与构图创新,使作品更具视觉冲击力与时代感。 -
问:他的作品如何体现“陕西地域特色”?
答:梁耘的作品通过选取秦岭、黄土高原等西北意象,以苍劲的笔墨表现草木的坚韧生命力,设色上吸收了陕西民间美术的浓烈色调,构图常融入秦地民居、梯田等地域元素,将花鸟置于广阔的自然与人文背景中,形成雄浑、质朴、厚重的“秦风秦韵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