浙大画家吴强

tjadmin
预计阅读时长 8 分钟
位置: 首页 画家需求 正文

浙大画家吴强,作为浙江大学艺术学院的代表性人物,以其深厚的艺术造诣与前沿的教育理念,在当代中国画坛与高等艺术教育领域留下了独特的印记,他不仅是手持画笔的创作者,更是推动艺术与科技、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探索者,在浙大的讲台上与创作实践中,始终践行着“以艺育人、以文化人”的初心。

浙大画家吴强

吴强的艺术历程始于对传统的深耕,出生于江南文化名城杭州的他,自幼浸润在吴越山水与文人画风的熏陶中,少年时便系统研习书法与国画,师从浙派名家,打下坚实的笔墨功底,本科阶段,他考入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,主攻山水画方向,深入研习宋元山水的“三远法”、明清文人画的写意精神,同时对西方艺术史中的表现主义、抽象表现主义产生浓厚兴趣,这种“双线并进”的学习经历,为他日后“水墨当随时代”的艺术观埋下伏笔,2000年代初,吴强赴德国柏林艺术大学访学,在欧洲当代艺术的语境中重新审视东方水墨的当代性,逐渐形成“以中为体、以洋为用”的创作路径——既保留水墨的“笔”“墨”“气”“韵”等核心语言,又融入西方艺术的构成意识与视觉张力,让传统媒介在当代审美中焕发新生。

在创作上,吴强的作品以“江南意象”与“时空对话”为核心,呈现出鲜明的个人风格,他的山水画并非对自然的简单摹写,而是对江南地理记忆与文化符号的解构与重组,在《叠嶂·新霁》系列中,他以青绿为底,辅以泼墨晕染,将杭州西湖的烟柳、钱塘江的潮涌、西天目山的层峦等元素打散、叠合,通过几何化的分割与层次丰富的留白,构建出既熟悉又陌生的“江南图景”,而在《时光切片》系列中,他大胆突破传统山水的时空叙事,将老建筑的木构纹理、现代建筑的玻璃幕墙、甚至数字像素的视觉符号融入水墨,用干涩的皴擦表现历史的沧桑,用淋漓的泼墨象征时代的流动,形成“古今对话”的视觉张力,他的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、上海双年展等国内外重要展览,并被中国美术馆、浙江美术馆等机构收藏,成为当代水墨转型的重要个案。

作为浙江大学艺术学院的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吴强更注重艺术教育的创新实践,在浙大“交叉学科”的办学背景下,他牵头开设“水墨与数字媒介”“艺术与科技前沿”等课程,推动传统绘画与VR、人工智能、数据可视化等技术的融合,他带领学生完成的“数字敦煌·水墨临摹”项目,利用高精度扫描技术获取敦煌壁画的色彩数据,再通过水墨媒介进行当代转译,既保留了壁画的历史信息,又赋予其新的艺术生命,他常对学生说:“艺术不是技术的附庸,也不是传统的复刻,而是要在‘破’与‘立’之间,找到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。”这种“破界”思维,培养了一批兼具传统功底与当代视野的青年艺术家,其中不少学生在国内外艺术赛事中崭露头角。

浙大画家吴强

吴强的社会影响力同样不容忽视,他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、浙江省中国画家协会副主席等职,积极参与公共艺术项目与文化传播,他主导设计的“浙大校史水墨长卷”,以传统山水卷轴的形式,百年浙大的发展历程,将校园建筑、历史事件、人文精神融入其中,成为浙大文化的新地标;他还通过“艺术进校园”“乡村美育计划”等公益项目,让水墨艺术走出象牙塔,惠及更多大众,在他看来,艺术家的责任不仅在于创作,更在于“让美成为一种生活方式”。

时间 艺术与教育经历概要
1990年代 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,系统研习传统水墨
2000年代初 赴德国柏林艺术大学访学,探索中西艺术融合
2005年 加入浙江大学艺术学院,任讲师
2010年 晋升教授,创立“水墨与当代艺术”研究方向
2015年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“数字时代水墨语言研究”
2020年 策划“浙派新水墨”全国巡展,推动地域艺术创新
2023年 出版《水墨的边界——当代艺术创作与实践》专著

相关问答FAQs

Q1:吴强教授的水墨艺术如何体现“传统与现代的融合”?
A1:吴强的融合体现在三个层面:一是语言融合,在保留水墨“笔墨”“留白”等核心技法的基础上,融入西方抽象艺术的构成与色彩逻辑;二是题材融合,既画江南山水、文人意象等传统主题,也表现城市景观、数字符号等当代内容;三是媒介融合,将水墨与数字投影、AR技术结合,让静态绘画产生动态交互体验,例如他的《云栖·数据流》系列,以传统水墨表现山间云雾,同时通过投影技术实时流动的数据线条,形成“自然科技”的视觉对话,既延续了东方“天人合一”的哲学观,又回应了数字时代的生存体验。

Q2:吴强在艺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“创新思维”?
A2:他强调“三破三立”:破“唯技法论”,立“观念先导”,鼓励学生从社会问题、科技前沿中寻找创作灵感;破“学科壁垒”,立“交叉视野”,要求学生选修理工、人文课程,将科学思维、哲学思辨融入艺术创作;破“标准答案”,立“个性表达”,通过“工作室制”教学,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制定培养方案,支持他们进行实验性探索,他曾指导学生用AI生成山水构图,再以手工水墨完成细节处理,作品既体现科技理性,又保留艺术家的情感温度,这种“科技+人文”的培养模式,成为浙大艺术教育的特色。

浙大画家吴强

-- 展开阅读全文 --
头像
冰种翡翠辨别真假
« 上一篇 09-19
四叶草翡翠项链有何吉祥寓意?选购时该注意什么?
下一篇 » 09-19
取消
微信二维码
支付宝二维码

作者信息

动态快讯

网站分类

标签列表

目录[+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