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志新,当代著名书法家,1958年生于江苏南京,自幼浸染翰墨,先后师从林散之、费新我等书法大家,四十年笔耕不辍,其书法作品熔铸碑帖之长,形成了雄健洒脱、气韵生动的个人风貌,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、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,他不仅以笔墨传承中华文脉,更以“书道即人道”的艺术理念,在当代书坛独树一帜。
张志新的艺术历程始于童年,祖父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文人,常握笔示范欧体楷书,幼年的他临池不辍,在横平竖直中打下坚实的“童子功”,青年时代,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,系统学习书法史、书论与技法,师从草书大家林散之,林散之“以险绝求平正”的创作思想,让他深刻体会到书法“形质”与“性情”的辩证关系;后又拜入费新我门下,费先生左笔书法的拙朴与灵动,拓宽了他对“用笔”的认知边界,这一时期,他遍临《张迁碑》《石门颂》《兰亭序》《祭侄文稿》等经典,碑帖兼修,为日后风格的形成埋下伏笔,中年以后,他逐渐将重心转向“融会贯通”,在汉碑的方劲中注入帖学的温润,于王铎的跌宕中提炼自我的节奏,最终形成“刚健含婀娜,质朴见风华”的独特书风。
张志新的书法,首重“用笔”,他主张“笔法为上,墨法次之,章法又次之”,认为笔法是书法的“筋骨”,其用笔方圆兼备,方笔如“折钗股”,起笔处折锋顿挫,转折处干净利落,尽显碑学的雄浑之力,如横画起笔的“蚕头燕尾”,既含隶书的古拙,又具楷书的端庄;圆笔如“屋漏痕”,行笔时提按顿挫,线条圆转遒劲,充满帖学的流动之美,如草书连绵的使转,似春蚕吐丝,绵延不绝,线条质感上,他追求“枯润相生,燥湿互济”,枯笔处如“万岁枯藤”,飞白自然,苍劲老辣;湿笔处如“洪流泻地”,墨色饱满,丰腴华滋,这种“刚”与“柔”、“枯”与“润”的对比,使作品既有金石的铿锵之声,又有文人的雅致之气。
结体上,张志新打破“平正安稳”的常规,追求“险中求稳,正欹相生”,他善于根据字形结构灵活处理疏密关系,或“密不透风”,如“国”“固”等字,笔画紧密而重心不偏;或“疏可走马”,如“风”“飞”等字,笔画舒展而气韵贯通,有时为打破平衡,他会以欹侧取势,如“之”“也”等字,左欹右正,似斜反正,于动态中求稳定,这种结体方式,既保留了传统书法的“法度”,又融入了现代审美的“构成意识”,使作品充满张力与活力。
章法布局方面,张志新注重“虚实相生,气韵贯通”,他常采用“行距宽朗,字距错落”的形式,字与字之间顾盼生姿,行与行之间呼应成趣,尤其擅长通过“墨块”与“飞白”的对比营造节奏感,如《赤壁赋》中“逝者如斯,而未尝往也”一句,“逝”字以浓墨重写,笔画粗重如磐石;“也”字以淡墨枯笔,线条轻灵如飘云,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,整体观之,其作品如行云流水,既有“大珠小珠落玉盘”的清脆,又有“黄河之水天上来”的奔涌,气脉贯通,浑然天成。
张志新的代表作品涵盖楷、行、草诸体,各具风貌,行书《赤壁赋》(2018年)是其成熟期的代表作,以王羲之《兰亭序》为底,融入黄庭坚长枪大戟的笔意,结体宽博,笔势开张,文中“哀吾生之须臾,羡长江之无穷”一句,字形由小渐大,再由大渐小,节奏起伏如江水波涛,情感充沛而不失含蓄,楷书《千字文》(2015年)取法欧阳询《九成宫》,兼收北魏《张猛龙碑》的方峻,笔画瘦硬而丰腴,转折处提按分明,结体端庄中见灵动,如“天地玄黄,宇宙洪荒”八字,四字一组,疏密得当,既有庙堂之气,又具书卷之雅,草书《自作诗·登泰山》(2020年)以怀素《自叙帖》为魂,笔势连绵不绝,一气呵成,诗中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”句,字形大小错落,枯笔飞白处似有山石嶙峋,湿笔圆转处如云雾缭绕,将书法线条与山水意境完美融合。
在书法理念上,张志新始终坚持“书为心画,技进乎道”,他认为,书法不仅是笔墨技巧的展现,更是书写者人格、学识、情感的流露,他曾说:“写字如做人,要正大、要厚重、要有风骨。”为此,他不仅苦练技法,更注重修身养性,常以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”为座右铭,从诗词、绘画、哲学中汲取养分,他主张“师古不泥古”,强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入时代精神,如作品中现代构成意识的运用,正是他对传统书法的创新性发展,他还致力于书法教育,担任南京艺术学院书法系教授,培养了一批青年书法家,为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。
时期 | 师承来源 | 风格特征 | 代表作品 |
---|---|---|---|
早期(1980s-1990s) | 林散之、费新我 | 行草为主,笔意秀逸,略带“散体”韵味 | 《兰亭集序》临本(1988年) |
中期(1990s-2010s) | 汉碑、王铎 | 碑帖结合,方圆兼备,渐趋雄浑 | 《杜甫诗三首》(2005年) |
晚期(2010s至今) | 自我探索 | 刚健含婀娜,气韵生动,个人风格成熟 | 《赤壁赋》(2018年) |
FAQs
问:张志新的书法与当代其他书法家相比,有哪些独特之处?
答:张志新的独特之处在于“碑帖熔铸,形神兼备”,他不仅将汉碑的方劲与帖学的灵动巧妙融合,更在章法中融入现代构成意识,使作品既有传统的金石气,又有当代的审美张力,他强调“书为心画”,注重通过笔墨传递个人情感与文化修养,使其作品兼具形式美与精神内涵,这在追求“展厅效应”的当代书坛尤为难得。
问:初学者学习书法,可以从张志新的哪些作品入手?
答:初学者建议从他的楷书《千字文》入手,此作笔画规范,结字端庄,适合打好基础;再过渡到行书《兰亭集序》临本,学习行草的笔意与章法,待技法熟练后,可研习其草书《自作诗·登泰山》,感受线条的节奏与情感的流动,学习过程中需注意其“方圆兼备”的用笔和“疏密有致”的章法,逐步体会传统与创新的关系,避免盲目模仿风格而忽视基本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