俊亭,本名李俊亭,1965年生于山东济南,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、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,其书法作品融汇碑帖,自兼具雄浑与雅致的艺术风格,在当代书坛独树一帜,自幼受家学熏陶,俊亭七岁临池,初学欧阳询《九成宫》,后转益多师,遍临颜真卿《勤礼碑》、柳公权《玄秘塔》,及至弱冠,又沉醉于王羲之《兰亭序》、苏轼《黄州寒食帖》等行草经典,打下了坚实的传统功底,四十岁后,他提出“碑帖互证,心手双畅”的创作理念,将汉碑的朴茂、魏碑的雄强与帖学的灵动熔于一炉,逐渐形成“雄逸相生,古韵新声”的个人风貌。
俊亭书法的艺术特色,首先体现在用笔的“刚柔并济”,他主张“以中锋立骨,以侧锋取势”,用笔时藏锋露锋相生,提按转折处既有碑刻的斩钉截铁,又有帖学的圆融流动,其楷书作品,如《心经》小楷,结体端庄方正,笔画瘦硬挺拔,却能在刚劲中见温润,如“观自在菩萨”的“菩”字,横画起笔如藏弓蓄力,收笔如箭离弦,既得欧楷的险峻,又含褚遂良的灵动;行书作品则如《赤壁赋》长卷,行笔流畅自然,牵丝引带处如行云流水,转折顿挫处如金戈铁马,既有《兰亭序》的雅逸,又有《祭侄文稿》的悲怆,展现出极强的节奏感与表现力,在结体上,他善于打破常规,于平正中求险绝,如“江上之清风”的“风”字,左窄右宽,斜画紧结,却因重心稳定而显得险中求稳,奇正相生,章法布局方面,他注重“计白当黑”,疏密有致,无论是巨幅中堂还是尺牍小品,都能营造出虚实相生、气韵生动的视觉效果,如《将进酒》横幅,字大如斗却疏密得当,墨色浓淡相宜,观之如闻李白吟诗,豪情满怀。
俊亭的创作理念,始终围绕“师古不泥古,创新不离宗”,他认为,书法传承不仅是技法的沿袭,更是文化精神的延续,早年他沉浸于汉魏碑刻,从《张迁碑》的方笔顿挫中感受力量,从《石门颂》的恣肆烂漫中体悟自由;后又精研晋唐帖学,从王羲之的“不激不厉”中品味平和,从颜真卿的“屋漏痕”中领悟自然,他常说:“临帖是‘走进去’,创作要‘走出来’。”走进去,是深入传统的堂奥,掌握笔法、字法、章法的规律;走出来,是融入个人的情感与时代的精神,让古老的书法焕发新的生命力,他的作品《论语选句》,既有汉碑的厚重古朴,又有现代设计的简约明快,将传统文化内涵与当代审美意识巧妙结合,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,俊亭还十分注重“书外功”的积累,他精诗词、通绘画、爱哲学,认为“字外有字,书外有书”,书法家的修养决定了其艺术境界的高度,他的自作诗书法《山居》,诗句“云深不知处,松静听泉声”清新脱俗,书法则用笔空灵,结体疏朗,诗书相映,意境悠远,展现出文人书法的书卷气与自然情怀。
在艺术影响方面,俊亭的书法作品多次入选全国书法展、中韩国际书法展等重要展览,并被故宫博物院、中国美术馆、山东省博物馆等机构收藏,他坚持“书法惠民”,十余年间走遍山东各地,开展“书法进校园”“公益书法讲座”等活动百余场,免费授课、赠送作品,培养青少年书法爱好者数千人,他主编的《青少年书法启蒙教材》,结合儿童认知特点,将枯燥的笔法训练转化为生动的故事与图解,深受师生与家长好评,其艺术成就被《中国书法》《书法报》等专业媒体报道,被誉为“齐鲁书风的传承者与创新者”。
风格维度 | 具体表现 | 代表作品体现 |
---|---|---|
用笔特点 | 中锋立骨,侧锋取势,藏锋露锋相生,刚柔并济 | 《心经》中“菩”字横画起收有力,《赤壁赋》牵丝引带流畅自然 |
结体特征 | 端庄中见险绝,平正中求变化,斜画紧结而重心稳定 | 《将进酒》“风”字左窄右宽,险中求稳;《论语选句》“和”字左右呼应,疏密有致 |
章法布局 | 计白当黑,虚实相生,疏密得当,气韵生动 | 《山居》诗书法疏朗空灵,字间呼应;《赤壁赋》长卷行气贯通,墨色浓淡相宜 |
文化内涵 | 融诗词、哲学、绘画修养,诗书相映,书卷气浓厚 | 自作诗《山居》诗书一体,意境悠远;《论语选句》结合传统与现代,传递文化精神 |
俊亭对书法的热爱与坚守,源于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敬畏与自信,他曾说:“书法是中华文化的根,这棵根深植于历史土壤,也需要我们这一代人浇水施肥,让它枝繁叶茂。”他将继续在“传承中创新,创新中传承”的道路上探索,以笔墨为媒介,书写时代精神,传播文化薪火。
FAQs
-
问:俊亭书法的学习路径是怎样的?初学者如何入门?
答:俊亭书法的学习路径可概括为“楷筑基、行求变、融碑帖、写心性”,初学阶段应以楷书入门,推荐从欧阳询《九成宫》或颜真卿《多宝塔碑》入手,掌握基本笔画与结构;中期主攻行草,可临习《兰亭序》《圣教序》,理解行气与章法;后期广泛涉猎碑版(如《张迁碑》《龙门二十品》)与简牍(如《居延汉简》),汲取不同书体的养分,初学者需注意“先专后博”,切忌朝三暮四;同时多读帖、多思考,不仅要临“形”,更要悟“神”,建议结合俊亭的《俊亭书法讲义》等教材,循序渐进,打好基础。 -
问:俊亭书法与其他当代书法家的区别在哪里?其艺术价值体现在何处?
答:俊亭书法与其他当代书法家的区别主要在于“碑帖融合的深度与个人风格的辨识度”,当代书坛中,或重碑刻雄强,或崇帖学雅逸,而俊亭将二者有机统一:既有汉碑的金石气、魏碑的方笔力,又有晋唐帖学的灵动与书卷气,形成“雄逸相生”的独特面貌,其艺术价值体现在三方面:一是技法上,实现了碑与帖的互补创新,为传统书法注入新的活力;二是文化上,将诗词、哲学等修养融入书法,拓展了书法的文化内涵;三是教育上,通过公益教学与教材编写,推动了书法艺术的普及与传承,对当代书法发展具有积极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