顾军书画家,当代中国画坛兼具传统底蕴与创新精神的代表性人物之一,其以书入画、以画养书的艺术实践,在文人画与当代审美之间架起桥梁,自幼浸润于江南文脉,他以笔墨为语言,在尺素间构建出既有古典意趣又具时代气息的艺术世界,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艺术践行者。
顾军的艺术历程始于江南水乡的书香之家,上世纪60年代,他出生于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,祖父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书法爱好者,幼年的顾军常在祖父的书案旁玩耍,看毛笔在宣纸上提按顿挫,耳濡目染中对笔墨产生了浓厚兴趣,7岁起,祖父开始教他临摹颜真卿《多宝塔碑》,每日一页小楷,成为他童年最深刻的记忆,少年时,他拜入当地书画名家门下,系统学习书法与国画,不仅苦练“永字八法”,更跟随老师研读《石涛画语录》《林泉高致》,奠定了“外师造化,中得心源”的艺术认知,80年代,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,师从陆俨少、沙孟海等艺术大师,在校期间,他既沉浸在古代经典的临摹中,对范宽《溪山行旅图》的雄浑、倪瓒《容膝斋图》的萧疏反复揣摩;又注重写生,背着画箱走遍江南水乡,用炭笔记录下乌镇的小桥流水、西泠印社的苍松翠柏,这段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“传统不是束缚,而是创新的起点”。
90年代,顾军从美院毕业后,选择投身艺术教育与创作,这一时期,他的作品以临摹与仿古为主,力求在笔墨技法上追摹古人神韵,他临摹的《富春山居图》局部,几乎可以乱真,但他在日记中写道:“学古不是复制古人的笔墨,而是要理解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命的感悟。”这种思考促使他逐渐从“师古人”转向“师造化”,他多次深入黄山、桂林等地写生,在云雾缭绕的山峦中感悟“气韵生动”,在风雨飘摇的竹影中体会“胸有成竹”,这一阶段的创作,如《黄山云海图》《漓江烟雨图》,已初见个人风格——用笔不再拘泥于古法,而是融入了书写性的自由,墨色浓淡干湿的变化更加丰富,既有宋画的严谨,又有元画的写意。
进入新世纪后,顾军的艺术风格日趋成熟,提出“以书入画,以画养书”的创作理念,他认为,书法是绘画的骨架,绘画是书法的血肉,二者相辅相成,他的书法,真草隶篆皆能,尤以行草见长,取法王羲之《十七帖》的飘逸、怀素《自叙帖》的狂放,又融入黄庭坚的“长枪大戟”,用笔方圆兼备,线条如“锥画沙”“屋漏痕”,既见力度,又富韵律,而他的绘画,则将书法的笔意融入其中,无论是山石的皴法、枝干的勾勒,还是叶点的分布,都带有明显的书写节奏,例如他的《墨竹图》,以行草笔法画竹,竹节以“悬针竖”写出,挺拔有力;竹叶以“撇捺”带过,疏密有致,整幅画面如同一篇行草书法,气脉贯通,这种“书与画”的融合,使他的作品既有书法的线条美,又有绘画的造型美,形成了独特的“顾家笔墨”。
顾军的题材选择广泛,山水、花鸟、人物皆涉猎,尤以江南山水与文人花鸟见长,他的山水画,多取材江南烟雨,构图上常采用“三远法”的结合,既有高远之境,又有平远之趣,画面虚实相生,留白处云雾缭绕,给人以“可行、可望、可游、可居”之感,如《江南春色图》,以淡墨勾勒远山,用“披麻皴”表现山石的肌理,近景的树木则以“点染法”画出,墨色由浓转淡,层次分明,中景的屋舍、小桥点缀其间,人物虽小,却动态生动,充满了生活气息,他的花鸟画,则常以梅兰竹菊为题,用大写意手法,寥寥数笔便勾勒出物象的神韵,如《兰石图》,以淡墨画兰,叶向一侧倾斜,似在风中摇曳;石头以浓墨勾出轮廓,略作皴擦,兰与石的刚柔对比,营造出“空谷幽兰”的意境,题跋上,他常自作诗词,内容多与画面呼应,书法风格与绘画风格统一,体现了“诗书画印”一体的文人传统。
在艺术教育方面,顾军同样贡献卓著,他先后在多所高校担任客座教授,主讲《中国书法史》《文人画创作》等课程,提出“传统为基、创新为魂”的教学理念,他常对学生说:“学艺术要像熬汤,慢火细炖,把传统的‘味道’熬出来,再加入自己的‘调料’,才能熬出好汤。”在他的指导下,许多青年书画家在传统与创新中找到了平衡,逐渐形成个人风格,他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,多次为灾区、贫困地区捐赠书画作品,并组织“书画进校园”活动,走进中小学教孩子们写毛笔字、画国画,让传统艺术走进大众生活,在文化交流方面,他的作品曾赴日本、韩国、法国等地展出,被外国友人誉为“东方笔墨的当代使者”,促进了中国书画艺术的国际传播。
艺术类别 | 代表风格 | 技法特点 | 代表作品 |
---|---|---|---|
书法 | 行草为主,融合晋宋 | 方圆用笔,线条流畅,疏密有致,兼具飘逸与骨力 | 《行千字文》《草书千字文》 |
山水画 | 江南写意,虚实相生 | 破墨积墨结合,构图虚实相生,墨色层次丰富 | 《江南春色图》《烟雨江南图》 |
花鸟画 | 大写意,以书入画 | 简笔传神,诗书画印一体,线条富有书法韵律 | 《墨竹图》《兰石图》 |
顾军的艺术成就,不仅体现在笔墨技法的精湛,更体现在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当代转化,他的作品,既有古人的风骨,又有时代的气息,让观者在欣赏山水花鸟的同时,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,正如他自己所说:“艺术是永恒的,只要笔墨还在,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就不会迷失。”在未来,顾军仍将以笔墨为舟,在传统与现代的河流中继续探索,为当代中国画坛贡献更多经典之作。
FAQs
问:顾军书画家的艺术理念是什么?
答:顾军秉持“守正创新”的艺术理念,强调以传统笔墨为根基,在继承文人画“诗书画印”一体传统的基础上,融入当代审美与个人情感,他认为“笔墨当随时代”,既要深入研习古代经典,体悟古人的精神世界,又要关注现实生活,以笔墨表现当代人的思想与情怀,实现传统艺术的现代转化。
问:初学者如何欣赏顾军书画作品?
答:欣赏顾军书画作品可从“笔墨、意境、诗书”三方面入手,首先看笔墨,观察其线条的流畅度、墨色的层次感,体会书法用笔与绘画造型的结合;其次品意境,感受画面传递的情感与氛围,如山水画的空灵、花鸟画的雅致;最后读诗书,注意题跋的内容与书法风格,理解作品的文化内涵,通过这三者的结合,能更深入地领悟其作品的艺术价值与文化底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