田润章书法有何独特魅力?笔墨间藏着怎样的艺术匠心?

tjadmin
预计阅读时长 11 分钟
位置: 首页 书法需求 正文

田润章(1880-1956),河北沧州人,是近现代中国书法史上极具代表性的碑帖融合派书法家与教育家,他早年师从清代碑学大家张裕钊,后遍临汉魏碑版、晋唐法帖,历经数十载探索,终以“方劲中见温润,拙朴中含灵动”的独特风格,成为民国书坛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,与吴昌硕、沈尹默并称“南帖北碑实践三大家”,其书法不仅艺术成就卓著,更在书法教育、理论传承方面影响深远,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。

田润章书法

艺术渊源:碑帖互融的探索之路

田润章的书法之路,始于家学熏陶,成于师友切磋,他出生于书香世家,幼年临摹欧阳询《九成宫醴泉铭》,打下了坚实的楷书基础,15岁入保定优级师范学堂,师从张裕钊——这位以“南碑北碑熔一炉”著称的碑学大师,让他系统接触到《张猛龙碑》《张黑女墓志》等北魏碑刻的方笔、险绝与雄强,田润章深得张裕钊“用笔如刀,结体似险”的真传,但他并未局限于碑学的“刚”,而是意识到“碑可强骨,帖能养气”,中年之后,他开始转向晋唐帖学,潜心研习王羲之《兰亭序》、颜真卿《祭侄文稿》,取二王的流畅、自然与颜真卿的雄浑、悲壮。

这种“由碑入帖,碑帖互融”的路径,在当时碑学与帖学争论激烈的背景下,显得尤为独特,田润章认为:“碑之质,如山之坚;帖之韵,如水之柔,书者当以碑为骨,以帖为魂,方得书法之真谛。”他通过反复临摹、对比、提炼,逐渐将北碑的方笔、斩钉截铁与帖学的圆笔、含蓄流畅相结合,形成了既具金石气又富书卷气的个人风貌。

书法风格:刚柔并济的“田氏书风”

田润章的书法以楷书、行书成就最高,隶书偶一为之,亦别具一格,其风格可概括为“碑骨帖韵,方圆兼备”,具体体现在用笔、结体、章法、墨法四个维度。

用笔:方劲中见含蓄,刚柔相济

田润章的用笔以“方”为特色,起笔如刀切,斩钉截铁,收笔则含蓄内敛,不露锋芒,他擅长“屋漏痕”笔法,笔画如屋檐滴水,自然圆劲,转折处方圆兼备,既有北碑的棱角,又有帖学的温润,其楷书笔画如“铁画银钩”,横画起笔方峻,行笔略带弧度,收笔回锋;竖画挺拔如松,常以“悬针”或“垂露”收笔,力透纸背,行书则笔势连绵,牵丝引带自然,既有“二王”的飘逸,又有碑刻的沉雄,如“行云流水”般流畅,却不失骨力。

结体:险绝中求平正,内紧外松

田润章的结体深受北碑影响,字形略扁,重心偏上,笔画穿插避让富有节奏,呈现出“险绝平正”的独特美感,他打破唐楷的“匀称”,在“欹侧”中求平衡,如“正”字竖画向右倾斜,而横画则向左延伸,形成“左紧右松”的动态平衡;又如“气”字,上窄下宽,捺画舒展有力,既显稳重,又见灵动,这种“既险又稳”的结体,让他的书法既有视觉张力,又不失端庄大气。

章法:虚实相生,气韵贯通

田润章的章法布局讲究“计白当黑”,行距疏朗,字距紧凑,字的大小、错落有致,形成“疏可走马,密不透风”的节奏感,他的作品常以“行气”贯穿,字与字之间虽无牵丝,但笔断意连,如《赤壁赋行书卷》中,“清风徐来,水波不兴”一句,字字独立而气脉相通,墨色由浓转淡,再由淡转浓,仿佛“文似看山不喜平”,让整幅作品充满韵律美。

田润章书法

墨法:浓淡枯湿,自然天成

田润章对墨法的运用堪称一绝,他善用“浓淡枯湿”的变化增强作品的表现力:楷书多用浓墨,显庄重典雅;行书则墨色丰富,枯笔处如“万岁枯藤”,湿笔处如“春雨润物”,形成强烈的对比,如《正气歌楷书册》中,“天地有正气”五字,以浓墨书“天地”二字,显雄浑;“正气”二字用淡墨,显飘逸;末笔“气”字的枯笔,则如苍松劲枝,刚劲有力。

代表作品:碑帖融合的典范

田润章的传世作品众多,正气歌楷书册》《赤壁赋行书卷》《千字文隶书轴》最具代表性,堪称其“碑帖融合”理念的集中体现。

《正气歌楷书册》(1935年)

此作是田润章楷书的巅峰之作,书文天祥《正气歌》,全册60页,每页4字,结体方正而不呆板,笔画刚劲如铁,用笔兼具魏碑的骨力与唐楷的法度,如“正气”二字,“正”字竖画如松挺立,收笔含蓄;“气”字捺画舒展有力,枯笔处显苍劲,整册作品肃穆大气,既见“文以载道”的思想内涵,又显“书如其人”的人格魅力,被誉为“民国楷书第一册”。

《赤壁赋行书卷》(1948年)

此作是田润章行书的代表作,书苏轼《前赤壁赋》,全卷长6米,以行楷为主,间以行草,笔势连绵如流水,墨色浓淡相宜,既有“二王”的飘逸,又有碑刻的沉雄,如“清风徐来,水波不兴”一句,字字独立而气脉相通,“清风”二字用圆笔,显流畅;“水波”二字用方笔,显沉郁,卷末“壬寅秋日书于燕京”款识,以小楷书就,工整秀逸,与主体行书形成对比,更显整体和谐。

《千字文隶书轴》(1940年)

田润章的隶书虽不多见,但此作却显其深厚功力,他以《曹全碑》为底,融入《张迁碑》的方笔,字形扁方,笔画“蚕头燕尾”,波画舒展如雁尾,横画则如“千里阵云”,既显隶书的古朴,又见碑刻的雄强,如“天地玄黄,宇宙洪荒”八字,“天地”二字笔画简练,而“宇宙”二字则笔画繁复,形成疏密对比,极具视觉冲击力。

艺术影响与传承

田润章不仅是书法家,更是杰出的书法教育家,他曾任北平艺专(今中央美术学院前身)书法教授,培养了启功、林散之等一批书法大家,他主张“书法先立品,后立字”,强调“人品与书品统一”,认为“学书必先学做人,人正则书正”,这一理念深刻影响了其弟子,启功曾评价:“田先生教我,不仅笔法要学,更要学他的‘骨气’与‘书卷气’。”

田润章书法

在理论方面,田润章著有《书法十讲》《临池随笔》,系统归纳了碑帖融合的方法,提出“学碑当取其骨,学帖当取其韵,骨韵结合,方为上乘”,这些理论至今仍是书法学习的重要参考,他的作品被故宫博物院、上海博物馆、中国国家博物馆等收藏,2018年“田润章书法展”在中国美术馆举办,引发学界对其“碑帖互鉴”思想的重新关注。

相关问答FAQs

问:田润章书法的“碑帖融合”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?
答:田润章的“碑帖融合”是全方位的艺术创新,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:一是用笔,他以北碑的方笔为骨,起笔收笔斩钉截铁,同时融入帖学的圆笔,转折处方圆兼备,如“屋漏痕”般自然流畅;二是结体,取北碑的“险绝”与唐楷的“法度”,内紧外松,重心偏上,既见碑的拙朴,又含帖的灵动;三是气韵,将碑的雄浑(金石气)与帖的流畅(书卷气)结合,作品既有“力能扛鼎”的骨力,又有“行云流水”的韵律,如《赤壁赋行书卷》中,笔势连绵而墨色温润,堪称“碑骨帖韵”的典范。

问:初学者学习田润章书法,应从哪些方面入手?
答:初学者可分三步走:第一步,先临摹其楷书基础,如《正气歌楷书册》,重点练习方笔起笔、中锋行笔和内紧外松的结体,掌握“屋漏痕”笔法,建议从单字临摹开始,如“正”“气”“天”等字,反复体会笔画力度与结构平衡;第二步,过渡到行书,临《赤壁赋行书卷》,重点练习笔势连贯与墨色变化,注意字的大小错落和行距疏密,可先从短句临摹,如“清风徐来,水波不兴”;第三步,溯源碑帖,临习张裕钊《楷书帖》和王羲之《兰亭序》,理解“碑帖融合”的根源,同时注重“人品修养”,如其主张“先立品后立字”,通过读书、养性提升书卷气,避免“为书而书”的匠气。

-- 展开阅读全文 --
头像
汪涛书画家
« 上一篇 08-31
胡文遂书法的独特艺术魅力与文化传承价值是什么?
下一篇 » 08-31
取消
微信二维码
支付宝二维码

作者信息

动态快讯

网站分类

标签列表

目录[+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