画家于丞恩的画作背后藏着怎样的艺术密码与故事?

tjadmin
预计阅读时长 9 分钟
位置: 首页 画家需求 正文

画家于丞恩,20世纪后半叶中国画坛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,以其融古铸新的艺术理念和独树一帜的笔墨语言,在山水画领域开辟了兼具传统底蕴与现代气息的独特路径,他的一生,既是对中国画传承脉络的坚守,也是对时代审美需求的回应,其作品既有江南烟水的温润灵秀,又具苍劲厚重的生命张力,成为中国画从古典向现代转型时期的典型个案。

画家于丞恩

于丞恩1935年生于江苏苏州一个书香世家,自幼浸润在吴门画派的文化氛围中,祖父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文人画家,家中收藏的历代书画名作成为他最早的启蒙教材,14岁时,他拜入陆俨少门下,系统学习传统山水画,从“四王”的笔法溯源至宋元诸家,打下了坚实的笔墨功底,1957年,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,受教于李可染、李苦禅等大家,不仅深化了对传统“六法”的理解,更接触到西方绘画的造型与色彩理论,为其后来的艺术创新埋下伏笔,1962年毕业后,他选择回到江苏,任职于江苏国画院,从此将创作重心扎根于江南大地,开启了“行万里路”的写生生涯。

在艺术风格上,于丞恩提出“笔墨当随时代,气韵源自生活”的创作主张,强调传统笔墨与现代审美的融合,他的山水画以“写意”为骨,以“工笔”为韵,在继承传统“皴、擦、点、染”技法的基础上,大胆融入西画的光影处理与色彩层次,尤其擅长运用“积墨法”与“破墨法”,通过墨色的层层叠加与相互渗透,营造出江南山水“润含春雨,干裂秋风”的独特质感,构图上,他打破传统“三远法”的程式化布局,常以“散点透视”结合“焦点透视”,将平远、高远、深远的空间关系巧妙融合,使画面既有传统山水“可行、可望、可游、可居”的意境,又具现代视觉的冲击力,其花鸟画则取法宋元工笔,融入写意笔意,追求“形神兼备、雅俗共赏”,色彩上既保留水墨的清雅,又不乏设色的明快,形成“淡而不薄、艳而不俗”的个人面貌。

于丞恩的代表作品丰富且各具特色,以下为其部分重要作品概览:

画家于丞恩

作品名称 创作年代 题材类型 尺寸 收藏机构 艺术特色
《江南春早》 1985年 山水画 纵68cm,横136cm 江苏省美术馆 以江南水乡为背景,用“米点皴”表现春雨中的远山,近景以“没骨法”绘垂柳新绿,中景白墙黛瓦与渔舟点缀,光影处理打破传统平远,突出空间纵深感。
《四季花卉长卷》 1992年 花鸟画 纵35cm,横896cm 中国美术馆 融合“没骨”与“写意”技法,春桃、夏荷、秋菊、冬梅四段相连,每段题写诗词,色彩由淡至浓,体现“四时之气”,笔墨灵动而富有节奏感。
《太行秋色》 1978年 山水画 纵89cm,横180cm 上海美术馆 描绘太行山脉的苍茫秋景,以“斧劈皴”表现山石的坚硬质感,赭石与花青的撞色营造秋日氛围,线条刚劲有力,展现北方山水的雄浑之气。
《荷塘清趣》 1995年 花鸟画 纵66cm,横99cm 个人收藏 取意齐白石的“大写意”,用简练的笔触勾勒荷叶,荷花以淡墨晕染,点缀以浓墨的荷梗与水草,留白处题写诗句,意境清幽,充满生活气息。

在艺术成就方面,于丞恩的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并屡获殊荣:1964年《太湖新貌》入选全国美展,成为其艺术生涯的重要起点;1989年《江南春早》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铜奖,确立其在当代山水画领域的地位;1995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“于丞恩艺术展”,巡展于上海、广州等地,引发广泛反响,他先后出版《于丞恩山水画集》《中国画笔墨研究》《江南画法解析》等著作,系统梳理其艺术理念与创作经验,他曾任江苏国画院副院长、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职,致力于推动江苏画坛的发展,培养出数十位知名画家,被业界誉为“新江南画派”的领军人物。

于丞恩的艺术影响不仅体现在作品本身,更在于他对中国画传承与创新的深刻思考,他主张“传统是根,生活是源,创新是魂”,认为中国画的发展既不能脱离传统笔墨的根基,也不能脱离时代生活的滋养,他的创作实践打破了传统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壁垒,为当代山水画的发展提供了“传统根基+现代语汇”的范式;其“写生-创作-理论”三位一体的艺术道路,影响了大批中青年画家,促使更多人重新审视传统与时代的关系,晚年,他更是将大量精力投入公益艺术教育,捐赠多幅作品用于乡村美育事业,并亲自赴基层授课,践行“艺术为人民服务”的理念。

相关问答FAQs

问题1:于丞恩的山水画为何被称为“有温度的传统”?
解答:于丞恩的山水画虽以传统笔墨为根基,但融入了对江南生活的真实体验与情感温度,江南春早》中,他不仅描绘自然景观,更通过细腻的笔触表现渔民劳作、孩童嬉戏的生活场景,将人文关怀注入山水,传统山水画常强调“可游可居”的意境,而于丞恩进一步将其延伸为“可感可亲”——他笔下的江南不是冰冷的风景,而是充满人间烟火的“家园”,这种“笔墨载道”与“情感共鸣”的结合,使他的作品超越了对传统的简单复刻,成为有温度的艺术表达,因而被业界称为“有温度的传统”。

画家于丞恩

问题2:于丞恩在艺术教育上有哪些核心理念?
解答:于丞恩的艺术教育理念可概括为“三阶段递进”与“画外修养并重”,他主张“先师古人,再师造化,终师心源”:第一阶段通过临摹宋元经典掌握笔墨法度,强调“得古人法度而后能变”;第二阶段深入自然写生,要求学生“对景创作”,记录“山川之质”与“四时之气”;第三阶段鼓励学生打破程式,在传统基础上形成个人语言,反对“千人一面”,他注重“画外修养”,认为“画品即人品”,要求学生多读书、多体验生活,将文学、哲学素养融入创作,这种“技法与修养并重”的教育理念,培养出的学生普遍兼具传统功底与时代意识,成为当代画坛的中坚力量。

-- 展开阅读全文 --
头像
画家夏志千,他的艺术世界藏着怎样的独特之处?
« 上一篇 昨天
翡翠带时间长了
下一篇 » 昨天
取消
微信二维码
支付宝二维码

作者信息

动态快讯

网站分类

标签列表

目录[+]